認識中草藥
人參
人參屬於五加科野生植物,野山參以支大、漿足、紋細、蘆(根莖)長、碗密、有園蘆及珍珠點者為佳。由於人參的產地不同,加工方法有別,故人參又有多種名稱,諸如高麗參、別直參、高麗參、東洋參、生曬參、紅參、糖參、白參等。其實,這些都屬人參範圍。
人參味甘微苦,性溫,入脾、肺經,有大補元氣的作用,是一種良好的強壯劑,為補虛扶正,抗老防衰要藥。中國古代醫家或稱「人參補益之功,獨冠群草」,或謂「人參為萬病靈藥」,有「起死回生」之力,日本人認為人參屬於一種「千草之靈,百藥之長」。大凡年老體衰,五臟虛弱,久病贏瘦,勞傷虧損,食慾不振,慢性腹瀉,心慌氣短,失眠健忘,貧血頭昏,神經衰弱,以及性機能減退等一切氣血不足之人,服之皆有裨益。
多年來國內外學者關於人參的臨床研究和藥理實驗均證實:人參的補益強壯作用是多方面的。人參主要含有多種氨基酸、糖分、維生素B1和B2、煙酸、泛酸、蛋白合成促進因子以及人參㗖、人參醇、人參酸等。其進補養生作用表現在對神經系統有顯著興奮作用,進而提高機體工作效力;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抗病能力;使心臟收縮力加強,具有抗缺氧、抗疲勞的功能;調節人體膽固醇的代謝,抑制高膽固醇血症的發生;有促進性腺激素樣作用,能夠促進男女性腺機能,對性機能減退者有益;可刺激造血機能,加速血細胞的生成,使造血機能旺盛,增強人的體質。
蒲公英
性寒,味甘苦,歸肝、胃經。 本品重點在「清熱解毒,消散癰腫」,爲治療熱毒癰腫之妙藥,尤以治乳癰爲特長。另外,對熱淋尿澀(即尿路感染),有良好療效,古人稱之爲「通淋妙品」,實爲經驗之談。
注意點:有緩瀉作用,大劑量可致腹瀉,但無大礙。與蒲公英功用相似的還有紫花地丁、大青葉、板藍根、魚腥草。
金銀花
性寒,味甘,歸心、肺、胃、大腸經。其功用重點在「清熱解毒」四字。一可清風溫之熱,故熱性感冒必用之;二是善解血中之毒,故熱毒疔癤癰腫用之。
本品用量宜大,常用15-30克,甚至更多也無妨。如蒸餾爲露,名銀花露,又爲夏季清暑解熱佳品。其藤名忍冬藤,功同金銀花而兼通絡。
桑椹
桑椹又稱桑棗、桑果,成熟的桑椹質油潤,富有糖性,味微酸而甜。作爲藥用,以個大、肉厚、紫紅色、糖性足者爲佳。正如《本草新編》所言:「采椹采紫者第一,紅者次之,青則不可用。」
桑椹性寒味甘,入肝、腎經,中醫認爲它有補肝、益腎、滋陰、養血的作用,是一味難得的藥食兼用養生之品。《本草經疏》稱:「桑椹者,桑之精華所結也。」《滇南本草》亦雲:「桑椹益腎臟而固精,久服黑髮明目。」清代著名食醫王孟英也認爲:桑椹「滋肝腎,充血液,祛風濕,健步履,息虛風,清虛火。」這些都充分說明,桑椹的確是中老年人延年益壽之佳果。凡年邁之人肝腎不足,陰血兩虛時,出現頭暈目眩,視力減退,耳鳴耳聾,腰酸腿軟,或鬚髮早白,或腸燥便秘等症,經常服食,頗多裨益。
據近代研究,桑椹含糖、鞣酸、蘋果酸及維生素B1、B2、C、A、D和胡蘿蔔素,桑椹油的脂肪酸主要由亞油酸和少量的硬脂酸、油酸等組成。可見中醫說它能補益強壯,治療視力減退,是有科學道理的。藥理實驗還證明,桑椹在胃中能補胃液的缺乏,以增強胃的消化力,入腸能刺激腸粘膜,使腸液分泌增多,並助腸的蠕動,故有潤腸通便之效。
菊花
性微寒,味甘、苦,歸肺、肝經。
其用有三:一是除風熱,以黃菊花清透疏風效力爲優,多用於外感風熱感冒;二是養肝明目,以白菊花功效爲佳,常與枸杞子配伍;三是解疔毒,以野菊花解毒的力量最強
山楂
性微溫,味甘、酸,歸脾、胃、肝經。
本品特點有三:一是消導食積,尤其擅長消化肉食積和乳食積滯。肉積常與青皮同用,乳積常與麥芽配伍;二是活血化瘀,婦科血瘀痛經及產後惡露不盡多用之,常與益母草並用;三是善治疝氣和睾丸腫痛,多與橘核、小茴香合用。另外,山楂又長於降血脂降血壓。
枸 杞
【性味歸經】:甘,平。歸肝、腎經。
【功效】: 補肝腎,明目。
【主治】
用於肝腎不足,腰酸遺精,及頭暈目眩,視力減退,內障目昏,消渴等。有補肝腎,益精血,明目,止渴之效。治腎虛遺精,常配熟地黃、沙苑子、菟絲子等;治肝 腎陰虛,視力模糊,常配菊花、地黃等,如 杞菊地黃丸 ;治消渴,可配生地、麥冬、天花粉等同用。
【現代藥理】
本品含甜菜鹼、多糖、粗脂肪、粗蛋白、硫胺素、核黃素、胡蘿蔔素、抗壞血酸、尼克酸及鈣、磷、鐵、鋅等元素。
具有升高外周白細胞、增強網狀內皮系統吞噬能力,有增強細胞與體液免疫的作用;對造血功能有促進作用;還能抗衰老、抗突變、抗腫瘤、保肝及降血糖等。
山藥
山藥爲薯蕷科植物薯蕷的根莖,歷史上數河南省懷慶府一帶所産質量爲最佳,特稱之爲「懷山藥」,以其質堅實,粉性足,色白者爲上品。
山藥性平味甘,歸肺、脾、腎經,故有健脾、益肺和補腎之功。古代醫家對山藥頗多溢美之詞,認爲山藥「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還說「日幹搗細,食之大美」,久服能「輕身,不肌,延年」。由於山藥性平力緩,所以作爲養生補虛之物,中醫多強調堅持長期服食,方可見效,主張「多則終身,少則數年,與五穀之養人相佐,以臻壽考」。名醫張錫純也曾強調,山藥能「滋潤血脈,固攝氣化,寧咳定喘,強志育神,性平可以常服多服」。因此,凡見有脾虛腹瀉便稀,肺虛久咳少痰,腎虛消渴、遺精、小便頻數,以及身體虛弱,食少倦怠、包括慢性腎炎,小兒遺尿,婦女帶下等,均可作爲養生保健食品,長期服用,頗多裨益。
據現代研究發現,山藥的確含有豐富多彩的營養素,包括蛋白質、糖、氨基酸、鈣、磷、鐵、維生素C等多種重要物質,這大概正是山藥作爲益壽佳品的物質基礎。山藥所含的皂甙是激素的原料,說明中醫關於山藥有補腎澀精之說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山藥的重要成分之一多巴胺,具有擴張血管,改善血液迴圈的重要功能。通過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長期食用山藥,確有增進食欲,改善人體消化吸收功能,從而收到增強體質,延年益壽的效果。
薄 荷
【性味歸經】
辛,涼。歸肺、肝經。
【功效】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鬱。
【主治】
用於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本品辛以發散,涼以清熱,清輕涼散,為疏散風熱常用之品,故可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邪在衛分,頭痛、發熱、微惡風寒者,常配銀花、連翹、牛蒡子、荊芥等同用,如 銀翹散 。
用於頭痛目赤,咽喉腫痛。本品輕揚升浮、芳香通竅,功善疏散上焦風熱,清頭目、利咽喉。用治風熱上攻,頭痛目赤,多配合桑葉、菊花、蔓荊子等同用;用治風熱壅盛,咽喉腫 痛 ,常配桔梗、生甘草、殭蠶、荊芥、防風等同用。
用於麻疹不透,風疹瘙癢。本品質輕宣散,有疏散風熱,宣毒透疹之功,用治風熱束表,麻疹不透,常配蟬蛻、荊芥、牛蒡子、紫草等,如透疹湯;治療風疹瘙癢,可與苦參、白鮮皮、防風等同用,取其祛風透疹止癢之效。
用於肝鬱氣滯,胸悶脅痛。本品兼入肝經,能疏肝解鬱,常配合柴胡、白芍、當歸等疏肝理氣調經之品,治療肝鬱氣滯,胸脅脹痛,月經不調,如 逍遙散 。
此外,本品芳香辟穢,還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濕穢濁之氣,所致痧脹腹痛吐瀉等症,常配藿香、佩蘭、白扁豆等同用。
【注意禁忌】
本品芳香辛散,發汗耗氣,故體虛多汗者,不宜使用。
【現代藥理】
本 品主含揮發油。油的主要成分為薄荷醇以及薄荷酮、異薄荷酮等。
薄荷油內服通過興奮中樞神經系統,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促進汗腺分泌,增加散熱,而起到發汗 解熱作用;薄荷油能抑制胃腸平滑肌收縮,能對抗乙酸膽鹼而呈現解痙作用;薄荷油能促進呼吸道腺體分泌而對呼吸道炎症有治療作用;體外試驗薄荷煎劑對單純性 皰疹病毒、森林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鏈球菌、乙型鏈球菌、卡他球菌、腸炎球菌、福氏痢疾桿菌、炭疽桿 菌、白喉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等有抑菌作用;薄荷油外用,能刺激神經末梢的冷感受器而產生冷感,并反射性地造成深部組織血管的變化而起到消 炎、止痛、止癢作用。
田七
田七是五加科植物人參三七的塊根,因此又有人參三七、參三七、血參之名,主產地在中國的雲南及廣西深山中,性溫,味甘微苦,入肝、胃、大腸經。田七的功用,原來可用「止血、散瘀、定痛」六個字來概括,所以,歷來都是以三七作為傷科金瘡要藥,很少作為補品食用。
由於田七和人參原本是一家,同為五加科人參屬植物,不僅形態相似,而且化學成分(尤其是皂甙類)和藥理作用乃至臨床應用等方面,也頗多相似之處,因此,近代醫家以及民間多認為三七也有補虛強壯的作用。如清代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指出:「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為中藥之最珍貴者。」現代藥理研究也發現,參三七的確有補血強壯作用。熟三七粉(將三七打碎,用食油炸至棕黃色,研粉)的皂甙元為人參二醇和人參三醇,食用後可使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升高,對營養不良性貧血有良好效果。北京體育學院介紹,給運動員服食三七,具有增強體質而不增加體重的優點。三七總皂甙可促進脫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從而提高身體素質,又能明顯降低動脈血壓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輸出量,減慢心率,降低心耗氧量。三七還具有免疫調節作用,與人參相似,使過低或過高的免疫反應恢復正常。這些都是田七能進補養生的現代科學道理。
紅棗
大棗又稱紅棗,它既是果中珍品,又是一味「上品」之藥,以色紅、肉厚、飽滿、核小、味甜者為佳。大棗屬鼠李科植物的成熟果實,因加工方法的不同而有紅棗和黑棗之分,但入藥以紅棗為主。其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養氣補血,健脾養胃的作用。《名醫別錄》認為﹕「大棗補中益氣,堅志強力,久服不飢。」《本草匯言》亦說﹕「此藥甘潤膏凝,善補陰陽、氣血、津液、脈絡、筋俞、骨髓,一切虛損,無不宜之。」所以,大凡脾胃虛弱,氣血兩虧,營養不良,心慌失眠,貧血頭暈,食少便溏,以及白血球或血小板減少之人,常以大棗進補養生,最為有益。
大棗是一種藥食兼用之品,營養價值的確很高,它所含有的豐富維生素C,可冠於百果之首,故紅棗又有「天然維生素丸」的美稱。除維生素C外,還含有胡蘿蔔素、核黃素、鈣、磷、鐵等營養素。大棗有促進肝臟合成白蛋白功能,減少其他藥物對肝臟的損害,可以調整並糾正慢性肝炎、肝硬化之人的白、球蛋白的比例倒置﹔大棗中所含的環磷酸腺苷刟,可擴張血管,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對防治心血管疾病也多有裨益。此外,大棗可以調整機體免疫功能紊亂,對各種癌症腫瘤患者,尤其是在放療、化療後導致體質虛弱時,宜常食之。
當歸
中藥當歸是以傘形花科天然植物當歸的根入藥,其味甘中帶辛,性溫,入心、肝、脾三經,具有補血、調經、美容三大功效。當歸的補益作用,主要是指補血活血而言,正如《本草正》所言:「當歸,佐之以補則補,故能養營養血,補氣生精,安五臟,強體形,益神志,凡有形虛損之病,無所不宜。」尤以治療血虛頭痛、貧血眩暈為佳。其調經之用,是婦科必用之品,凡婦女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瘀滯腹痛者,食之皆有效果。
蓮子
本品爲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蓮的果實,其性平,味甘澀,入心、脾、腎經,具有養心、益腎、補脾、固澀作用,中醫多用以治療脾虛泄瀉便溏,心虛失眠心悸,腎虛遺精尿頻,以及婦人崩漏帶下之病。
蓮子是一味古老的藥食兩用之物,作爲食物養生,即被列爲「上品」而收載在《神農本草經》中,說它能「補中養神,益氣力,除百疾,久服輕身耐老,不饑延年」。唐代著名食醫孟銑也認爲蓮子「補五臟不足,益十二經脈血氣」。宋代醫家蘇頌介紹:「蓮肉搗碎和米作粥飯食,輕身益氣,令人強健」。清代食醫王孟英也常用蓮子肉作成食品,「磨以和粉作糕,或同米煮爲粥飯,健脾益腎,頗著奇勳」。
若從養生保健作用原理來分析,中醫則認爲蓮子「得天地清芳之氣,稟土中沖和之味,味甘氣平,乃脾家之果」。心爲君主之官,腎爲先天之本,脾爲後天之本,蓮子補益心、脾、腎,故而可以「補中養神,益氣力,除百疾」,健康人常食之也能增強體質,祛病強身,延年益壽。若以現代營養學觀點分析,蓮子肉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認爲這就是中醫所說蓮子能「輕身耐老,不饑延年」的物質基礎或理論依據,則未免太機械太簡單化了。
薏苡仁
薏苡仁為禾本科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成熟的種仁,俗稱六谷米、薏米、米仁,是一味亦藥亦食,食藥兩用之品,以粒大、飽滿、色白、完整者為佳。其味甘淡,性微涼,入脾、肺、腎經,具有健脾、補肺、清熱、利濕的四大功效。尤其是在中國南方以及港澳
和東南亞一帶,濕熱偏盛之地,易患泄瀉、濕痺、筋脈拘攣、屈伸不利、水腫、腳氣、淋濁、帶下之症,經常服食薏苡仁,的確是進補養生之妙方。對於久病體虛,產後恢復期,老人幼兒,常用薏苡仁煮粥食,頗多裨益。
從營養學角度分析,薏苡仁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油、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精氨酸、賴氨酸等多種氨基酸,這些都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成分,其所含的鈣、磷、硫氨素等,遠比一般穀類食物含量高。正是由於它的營養價值在禾本科植物中佔第一位,故有「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的美稱。
薏苡仁還是一味難得的抗癌藥物和美容食品。據研究,薏苡仁脂對癌細胞有阻止生長和殺傷作用。目前國內外均有用薏苡仁煮粥常食,作為防治胃癌、腸癌、宮頸癌的輔助食療方法。應用薏苡仁治疣,歷代文獻均有記載。北京已故名醫岳美中教授說過﹕「治療瘊子(疣),薏苡仁有較好效果,將它軋麵,每天沖服10克或煎服30克,一般月餘可脫落。」在日本,婦女們把它當作一種美容食品。薏苡仁有美容養顏的作用,常服用薏苡仁的孕婦,母子肌膚美白細膩。
淫羊藿
淫羊藿又名仙靈脾,爲多年生草本小檗科植物淫羊藿的莖葉,其性溫,味辛甘,歸肝、腎經,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的作用,中醫經常用以治療由肝腎虧虛所致的陽痿不舉,小便淋瀝不爽,腰膝無力,筋骨攣急,四肢不仁和風濕痹痛,頗有效驗。
作爲養生保健,歷代醫家也極爲重視,多認爲淫羊藿能「益氣力,強志,堅筋骨,補腰膝」。《日華子本草》中亦載:「治丈夫絕陽不起,女子絕陰無子,筋骨攣急,四肢不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尤其是補腎助陽的作用,淫羊藿最爲擅長,所以,明代大藥學家李時珍就說它「能益精氣,乃命門藥也,真陽不足者宜之」。中醫認爲:命門爲腎中之真陽,即人身之元氣,所謂「男子絕陽,女子絕陰」,皆元陽衰敗所致,淫羊藿入命門,補真陽,故有延年之功。
從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了淫羊藿的養生保健作用。如淫羊藿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這印證了中醫關於該品「益氣力,強志」之說;淫羊藿有促進精液分泌的功能,這與中醫所說該品「補腎虛,助陽」是一致的;此外,淫羊藿又能擴張冠狀動脈,減少心臟的後負荷,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環,還能調節機體的內分泌功能等。所有這些,對中老年增強體質,保健益壽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現代研究發現,在當歸的有效成分中,包含了對身體大有益處的17種氨基酸(其中有7種為人體所不能合成)和維生素A等,有抗貧血作用的成分維生素B12,有抗衰老作用的維生素E和硒等微量元素,還有增強身體免疫功能的多糖和阿魏酸等,這些都證明了當歸在養生益壽方面的重要地位。
近代還對當歸的保健美容功能進行了研究,並加以開發和利用。當歸含有大量的揮發油、維生素、有機酸和微量元素等多種有機成分,實驗研究表明,當歸能擴張外周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液循環量等,還能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對黃褐斑、雀斑等色素性皮膚病有良好療效。所以,現今有人將當歸添加到美容霜、祛斑霜等化妝品中,以求取得營養皮膚,防止肌膚粗糙,防治粉刺、黃褐斑、雀斑的效果。當歸並能促進頭髮生長,用當歸製成的護髮素、洗髮膏等,能使頭髮柔軟發亮,易於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