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證治第三
第16講 第三篇:概述
王雪華教授講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證治第三
二、原文分析
第1條 百合病的總綱
百脈一宗──病機,心肺
1.飲食改變:“意欲食複不能食”,“欲飲食,或有美時,或有不用聞食臭時”
食欲不振 厭食
第三篇的篇名叫《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證治第三》。首先講一下概述,合篇意義,歸納起來說有這麼四點。
- 這三種疾病在病情上,比較複雜,變化多端。像百合病可以說它症狀百出,狐惑病,異乎尋常,臨床是可見之病,不是多發,而陰陽毒,屬於感受時邪疫毒所毒,具有相當的傳染性,而且是急性的、發斑性疾患,所以需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因而把它們統歸起來說,病情複雜,變化多端
- 症狀相似。比方說狐惑病和百合病,都有精神恍惚。百合病的精神症狀,“常默默”,包括其它的飲食上的改變,“意欲食複不能食”“欲飲 食,或有美時。或有不用聞食臭時”這些情況,包括異常的感覺,“如寒無寒,如熱無熱”等等,結合條文學習時再給大家解釋。狐惑病裡面,也有“不欲飲食,惡 聞食臭”、“臥起不安”、“目不得閉”等精神恍惚症狀,還有咽喉症狀,陰陽毒則咽喉痛、吐膿血等等,這就是在症狀上相似。
- 病因上均與熱病有關。百合病,如果說和熱病有關,是在熱病後,餘熱未清,導致陰虛內熱。狐惑病,有濕熱內蘊,蟲毒感染的問題。陰陽毒,感受時邪疫毒,具有感染性,症狀上以發斑為主。
- 在治療上,它不同於外感熱病的六經辨證,是屬於雜病範圍,也可以說是雜病範疇,而且在治法上,它有內治法,有外治法,這就是說在各論裡面,如果說《痙濕暍病》篇,屬於雜病裡的外感篇的話,而這一篇是獨樹一幟,別具一格的雜病篇。
這是合篇意義,下面講概念。今天把三個病的概念一起講完,然後統一進行原文分析。
首先說百合病,百合病的概念:指精神恍惚不定,飲食、行動失常,以口苦、小便赤、其脈微數,為臨床特徵的一類疾病,這是有關概念。
第二,講它的命名。命名有兩種看法,一種是從藥物療效來說,就是說,所以把百合病名為“百合病”,因為“百合一味而瘳此疾”,百合這一味藥 而“瘳”(chou,一音),治好、治癒的意思。百合一味藥能夠治癒百合病,“因得名也”。這個命名是從藥物的療效說起,還有一個就是從病機學角度,在原 文開始到百合病的總綱,它講到“百脈一宗,悉致其病也”。那麼“百脈一宗”,尤在涇解釋說,人體周身之脈,“分之則為百脈,合之則為一宗”,什麼意思呢? “分之則為百脈”,這個是講的同歸于一宗,“宗”就是歸屬、歸於,在全身的百脈裡面,因為心主血脈,肺朝百脈,所以這“一宗”的“宗”字,就是同歸於心肺 所主,這是從病機學上來說,這個解釋是尤在涇的《心典》裡面,對“百脈一宗,悉致其病”的分析。而“百合一味而瘳此疾”得此名的這個說法,是魏念庭、魏荔 彤的,魏氏之說。兩個說法,哪個為准呢?我們覺得第一種說法比較合理,因此是他在臨床實踐當中,總結的醫療經驗,比方說麻黃湯證、桂枝湯證,是以方證命 名,對不對啊?那麼藥物的治療效果,可以隨著他的認識,從低級到高級的認識過程,總結上升為理論,可以以百合治療的療效,作為疾病的命名。這是在命名上, 給大家介紹這兩種說法。
證候特點,從概念上我們能看見,精神恍惚不定證,概括了飲食失常等一些表現,再一個“口苦、小便數、其脈微數”,這是臨床可見之證,它也是 診斷依據。因此在證候特點上,第一類可以說是精神恍惚證,這是來去無憑,症狀百出。而臨床依據,“口苦、小便赤”,“其脈微數”就是其脈細數,大家想這應 當是什麼證,陰虛內熱證。現在說的證候是兩組證候裡面,包括若干症狀,對不對啊?那麼單一的精神恍惚證,不稱其為百合病,單一的陰虛內熱證,也不是百合 病,必須兩者同時並見,才是張仲景所論述的百合病。
關於治法和方藥、總的治療原則,我們現在已經看到了,陰虛內熱證出現了,還有神志不寧、精神恍惚證,針對陰虛內熱證,治法上應該是滋陰清 熱,針對精神恍惚,心神不寧證,就是要養心安神。在治法上有內治法、有外治法。內治法的主方:百合地黃湯,變方為代表的是百合知母湯。外治法上用百合先 方,這是重點需要掌握的內容。治法方藥,內治法和外治法的代表方劑,我先介紹這三個。這是有關百合病的基本內容,當然治則裡面,以滋陰清熱、養心安神為 主,他隨著後面講的變方,又提到了什麼呢?用他的原話來說“各隨證治之”,這是在雜病裡面,在辨證論治思想指導下的,“辨病與辨證相結合,以辨證為主”的 具體表現。前面他提到“各隨證治之”,這個靈活性是很大的。
下面來說一下狐惑病的概念,請大家看一下《講義》篇頭的內容,它首先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