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岐黄子

常見的感冒偏方

感冒了!很多人會嚐試中藥或偏方來治療,一來是藥性溫和不傷身,二來是簡便而且可以DIY。然而,如果不懂寒與熱的劃分,分不清體質需要,往往會弄巧成拙而延誤病情。

首先來談病邪的屬性。「風寒」感冒是怕冷重、發熱輕、頭痛身疼、鼻塞涕清;「風熱」是怕冷輕、發熱重、頭痛、口渴、鼻塞涕黃濁,而咽痛或紅腫更是風熱的關鍵。此外,有時還會「挾濕」,如發生在梅雨季節,常見低熱不退、頭脹如被布包裹、骨節痠疼沈重、胸悶;「挾暑」多在炎炎夏日,常是身熱汗出、心煩口渴、小便深黃量少;「挾燥」則在秋天乾燥的氣候,容易身熱頭痛、鼻燥咽乾、咳嗽無痰或少痰、口渴。

阅读全文——共2261字

Read more

四季進補-補之有道

人們習慣於冬令進補,而盛夏酷暑可以服用補品嗎?其實,只要補藥適應人體的需要,一年四季皆可服用,但卻需配合個別體質(寒、熱、虛、實)季節(春、夏、秋、冬)地域(高原乾燥、低地卑濕)甚至個人精神因素,才能適當化裁。

傳統中醫強調「致中和」,故對於「虛證」者,如抵抗力低下、臟腑功能衰退、神經內分泌調節系統功能紊亂、貧血、營養不良、容易感冒的人,要用溫補的藥味調理。

對於「實證」者,如病邪太過、發炎反應、臟腑功能亢奮、代謝增強的人,則用寒性、涼性藥物以治其熱性病證。舉例來說,如肝火旺的病人,表現出煩躁失眠、面赤頭痛易怒、口乾口苦口臭、大便秘結、小便腥臭黃赤等,若給服溫補方藥,無異「火上加油」,如能服用清熱瀉火之劑,反有「寓瀉於補」的功效。因此,辨明體質,是進補的前提。

阅读全文——共820字

Read more

小兒腹瀉的中醫療法

凡是大便次數比平常增加,及大便水分增加或硬度減少即為腹瀉。腹瀉少於兩週的稱為急性腹瀉,若症狀已拖過兩週,即成為慢性腹瀉。

腹瀉是小兒科患者中,僅次於上呼吸道感染第二個常見的疾病。每年全世界嬰兒超過四百萬,因為感染性腹瀉而死亡,尤其在開發中國家,腹瀉是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見其嚴重性。

絕大多數的兒童腹瀉是屬於急性腹瀉,而且多半是病毒或細菌感染所致。常見的感染源有:輪狀病毒、類諾華克病毒、沙門氏菌、痢疾桿菌等。特別是病毒感染,常會引發俗稱的「腸胃型感冒」或「感冒引起拉肚子」的症狀。像輪狀病毒是大家所熟知的,特別在6個月至兩歲的嬰幼兒最容易感染,在冬天也最為常見。

阅读全文——共826字

Read more

從舌苔斷疾病

眾所皆知,舌頭不但能吸吮、吞嚥、攪拌,還負責了味覺的功能。但是您可能不知道,它還是反應人體健康狀況的信號燈。

中醫望舌診病,主要是觀察「舌質」和「舌苔」兩個方面的變化。舌苔是舌體上附著的一層苔狀物,由絲狀乳頭及其間的食物殘渣、細菌、唾液等組成。細小的絲狀乳頭不具有味蕾而純係保護的功能,它覆蓋了大部分的舌背,卻也因含有大量的角質而呈現白色,有時會因角質的增生而變長,有時卻反而萎縮甚至消失。

舌苔的形成,就是舌黏膜上皮的角質化過程,不斷進行的新陳代謝狀況,它表現為細胞的不斷分裂、增殖、分化、遷移和剝落的過程。這是一種動態的平衡,它維持了正常人薄薄的一層舌苔。

阅读全文——共1045字

Read more

觀察舌頭預知疾病

中醫望舌診病,主要是觀察「舌質」和「舌苔」兩個方面的變化。舌質又稱舌體,是舌的肌肉脈絡組織,包括肌肉、血管、神經、結締組織、黏膜及舌面的輪廓乳頭與菌狀乳頭。

正常舌質多呈淡紅色,不深不淺。這是由於舌的黏膜下層及肌層中富有血管,血色透過白色半透明的舌黏膜面,就呈現淡紅色。總括而言,舌黏膜上皮的厚度、血紅蛋白濃度、血氧分壓、舌部血管的擴張或收縮,都是決定舌質顏色的主要因素。

一、淡白舌:比正常的淡紅舌色還淡。常由於貧血及代謝降低、內分泌機能不足、消化功能紊亂,或是蛋白質代謝障礙,蛋白總量不足所造成。中醫認為淡白舌為臟氣虛寒,常見的二種證型為:

阅读全文——共998字

Read more

從舌頭大小 看健康狀況

從舌頭大小 看健康狀況

  望舌診病是中醫獨特的診斷方法,舌頭的各種變化可反映人體病變的部位和程度,正如《辨舌指南》所言:「辨舌質,決五臟之虛實。視舌苔,察六淫之淺深。」名醫章虛谷在《醫門棒喝》中也說:「觀舌質可驗其正之陰、陽、虛、實,審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熱、淺、深。」由於舌頭是人體「外露的內臟」,最容易偵察,所以具備了舌診的基本常識後,就能了解自己身體機能的變化,並可提供醫療上的參考。

當舌頭腫脹胖大而有齒痕,表示與舌之結締組織增生、組織水腫,或血管、淋巴回流障礙、營養不良、缺乏蛋白質等因素有關,中醫多診斷為氣虛或體內濕氣過重。臨床上常為肥胖、甲狀腺機能減退、肢端肥大症、尿毒症、低蛋白血症、慢性胃炎、糖尿病等所引起。由於舌組織的反應較一般器官靈敏,所以,此時身體其它部位可能並無水腫的表現。

阅读全文——共977字

Read more

認識食物屬性

飲食是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對人體健康有重大關係。飲食調理得當,可達到補氣養血、強身健骨的作用,增強人體抗禦疾病的能力;如飲食調理不當,脾胃運化失常,損及其它臟腑,就會引起多種疾病,已病者則會使病情加重。

食物認識的種類雖然繁多,但食物性味的類同,可歸納為以下幾類,其對於疾病各有不同的利弊﹕

一、辛辣類﹕包括蔥、生薑、大蒜、韭、辣椒、煙、酒等食品。由於這類食物多屬辛熱,少食有通腸健胃作用,故適宜於寒證疾病,如腹痛、泄瀉、水腫、關節痛之屬虛寒者。如果多食,則能生痰動火,散氣耗血,損害目力,故對於咽喉腫痛、咳嗽、眼疾、痔瘡、皮膚病,均需禁忌。

阅读全文——共633字

Read more
1 261 262 263 264 265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