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的臨床辨證思維
雜病的臨床辨證思維過程
下面講一下雜病的臨床辨證思維過程的理解。就是診治雜病的辨證思維過程,我想從七個方面,就是追溯病史、掌握脈證、分析病因、確定病位元、分清屬性、闡明病機,最後辨別證候,指導治療。
1. 追溯病史
Read more雜病的臨床辨證思維過程
下面講一下雜病的臨床辨證思維過程的理解。就是診治雜病的辨證思維過程,我想從七個方面,就是追溯病史、掌握脈證、分析病因、確定病位元、分清屬性、闡明病機,最後辨別證候,指導治療。
1. 追溯病史
Read more第一方面,我談了他首創“以病為綱,病證結合,辨證施治治療雜病的診療體系”。第二個方面呢,我講了創制應用廣泛,配伍嚴謹,療效卓著的治療雜病的 眾多經方。在這個問題裡面,我第一方面講了在《內經》的理論指導下,規範了方劑的組方原則,成為方劑學的鼻祖,特別說了它配伍嚴謹,用藥精當,化裁靈活, 藥簡效宏。關於療效卓著,因為到講原文的時候,我們要具體分析的,這裡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針灸甲乙經》的作者皇甫謐在他的《序》裡面講到,張仲景為一個侍中看病,“20歲有餘”,這麼寫的,“時年,20歲餘”,叫什麼名字呢? 叫王仲宣。當仲景見到他的時候,就馬上說,“君有病,四十當眉落”,眉毛脫落的,“眉落半年而死”,望而知之謂之神,然後囑他喝王石湯,說“喝王石湯可 免”,免你侍中一死。但是這個侍中他有點不信,三天以後,仲景見到他說,“你喝了這個湯藥了嗎”,他(侍中)說喝了,“服了”。後來仲景說:“色候故非服 湯診”,說我看你的面色,我就知道你根本沒有喝這個湯藥,仲宣還是不信,結果二十年後真就是眉落,“後,187天死亡”,187天,你算算,真就是20年 後,再過半年,眉落半年以後就死了。這個咱們不去考究它的真實程度,但是皇甫謐寫的這個《序》,說明了仲景的診療水準,以及他對方證,如果施治於人,有這 個把握性,“其效如神”,他(侍中)不服王石湯,他真就是“果然如其所言”,歷代醫家對仲景的方藥,也給予很多溢美之詞,給予高度評價。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