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4月 2015

祛湿方法

湿气,被视为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不良,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水分排不出人体湿气重,由此影响健康。

判断体内湿气,简易之法是看大便

春季气候潮湿、阴冷,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遇热则成为湿热,遇风则成为风湿,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怎么判断体内是不是有湿呢?“最便捷的方式,就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如果大便成形,但便完后总会有些粘马桶,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阅读全文——共1571字

Read more

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良好的睡眠能够增加身体能量和大脑创造力,提高心脏和免疫系统健康,使人身心愉悦,延年益寿。睡觉和吃饭一样,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它会对你的健康和生活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之前也许会遇到挫折,但这是值得的。

一、睡眠环境改变导致多梦

阅读全文——共1038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70講

辨陰陽易差後勞複病證並治(2)傷寒六經病證治總

上次課講到了《傷寒論》講義的最後一篇,辨陰陽易差後勞複病證並治,這篇的內容還沒講完,我們把剩下的講完之後再給這篇做小結。我們剩下還有兩個條文,一個是397 條傷“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者,竹葉石膏湯主之。。 這條描述了一個外感熱病,病後高熱已退,但餘熱未盡,形氣兩傷。為什麼說它餘熱未盡?餘熱在什麼地方?我們是根據氣鬱欲吐的證狀來的,這是餘熱在胃,胃氣 失和而出現胃氣上逆的臨床表現,這種病人在臨床上我們觀察到的是:不僅有氣逆欲吐的自覺症狀,而且有食欲不振或者根本沒食欲,惡聞葷腥,他討厭聞油膩的味 道,甚至炒菜的味道也討厭,炒菜油烟的味道受不了,一聞就噁心。這正是餘熱在胃,胃氣上逆的表現。為什麼說它形氣兩傷?這裡所說的虛羸少氣這四個字把一個大病初愈、形體消瘦、弱不禁風、正氣不足的病人,非常形像的給我們呈現在面前,大家想想,發高燒之後,這個人雖然站起來,病好了,燒退了,消瘦,弱不禁風、這不就是虛羸嗎?所以說是形傷。

阅读全文——共10757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69講

辨陰陽易差後勞複病證並治(1)

前面講了六經病證辨,也談了六經病證後面所附的霍亂病脈證病治辨,《傷寒論》10 卷22 篇,我們通常所說的398 條、112 方是指的從“辨太陽病脈證病治上第五”到“辨陰陽易差後勞複病脈證病治第十四”,這10 篇內容,這10 篇內容,注家們把它叫做潔本,清潔的“潔”。因為從明朝以後,《傷寒論》10 卷22 篇前面4 篇是辨脈、平脈、傷寒例、痙濕暍,後面8 篇是“可與不可”。 從明朝方有執以後認為前面的4 篇是王叔和編的,後面這8 篇又是王叔和重新給整理,用另外一種形式來表述六經病證的,他只不過是用治法“可與不可”來表述六經病證,所以就認為中間這10 篇才是真正的《傷寒論》的核心內容。當然方有執、俞嘉言、程應旄這些人,他們的觀點,我們今天也要另外看。從歷史上來看許多注家對方有執、俞嘉言諸家的這 種認識也是有不同見解的。但是從此之後,人們就把中間這10 篇內容當作學習《傷寒論》的重點,這倒是事實,直到今天仍然是取這10 篇的原文進行選擇、進行注釋,作為大學中的教材。也做為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主要是主治醫師的考試,作為考試的範圍。因此,我們所說的《傷寒論》最後一篇,不 是那個“辨發汗吐下後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而是指的“辨陰陽易差後勞複病脈證並治第十四”,我們今天就講最後一篇。它的篇名叫“辨陰陽易差後勞複病脈證並治”。

阅读全文——共8981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68講

辨霍亂病證並治

前一段我們六經病篇講完了。講義裡的六經病篇之後,附了兩篇內容。一篇是辨霍亂病脈證並治,另外一篇是辨陰陽易差後勞複病脈證並治。 為什麼把霍亂病放到了六經病篇之後,因為霍亂病在起病之初,它也有表證。正因為它起病之初有表證,放到了六經病篇之後,來和傷寒病相鑒別。我們先看霍亂病 篇,講義的213 頁,霍亂這個名字是怎麼來得? 霍是什麼意思呢?霍,忽也。唐代有一個大學問家,他也是個和尚,叫慧琳,寫過一本書叫《一切經音義》。他說,“忽轉為霍,急疾之貌也” 。所以霍亂的霍,就是突然發生的。亂是什麼呢?是指的升降逆亂。也就是說起病之初,發病突然,突然出現的以吐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這個徵候,古代就把它叫做 霍亂。本來應當是用那個忽然的“ 忽”的,但“忽”和“ 霍”一聲之轉,古人就用了這個“ 霍”字。霍亂的名字就是這麼來的。

阅读全文——共11119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67講

辨嘔吐、辨預後、厥陰病篇小結

我們上一次課,講的是厥陰病篇的一部分內容。厥陰病篇,還剩一點點,我想,我們把剩下的這一點內容講完了之後,再把厥陰病篇作一個系統的小結。所以我們在這裡就不對上次課所講的內容作歸納作總結了。

上次課的最後,我們談到了厥陰病篇所附的下利的證候和嘔吐的證候,無論是下利的證候也罷,還是嘔吐的證候也罷,都是或寒或熱,或虛或實,都 具有兩極轉化的特點,我還應當說明的是這些證候,它有的根本就沒有涉及到肝,沒有涉及到心包,沒有涉及到厥陰經,它不應當是厥陰病,不是厥陰病為什麼附到 厥陰病篇呢,這就是後世的人,或者是王叔和在整理《傷寒雜病論》的時候,他看到厥陰病篇的原文比較少,所以他就把厥利嘔噦一篇的內容附到了厥陰病篇。但是 我們驚奇的看到他附到厥陰病篇的這些厥利嘔噦的證候,同樣具有或寒或熱,或虛或實,這種兩極轉化的特徵,因此呢它和厥陰病的特點有相吻合的地方。所以附在 厥陰病篇,也有它的一定的內在的聯繫。

阅读全文——共10093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66講

66 辨下利、辨嘔吐

上次課重點講的是厥陰病篇的厥證。厥做為一個症狀來講,指的是手足厥冷,導致手足厥冷的可以是多種原因,但是在《傷寒論》中它說,“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337)” 用陰陽氣不相順接來概括所有厥證的病機。所謂陰陽氣不相順接,是指的人體的陰精陽氣,不管是由於什麼原因,而不能夠營養四肢末梢,這就叫陰陽氣不相順接。 或者是陰精陽氣的不足,或者是病理產物的阻滯,或者是氣機的鬱遏,使陰精、陰血或者陽氣不能外達於四末,這就叫陰陽氣不相順接。這就是造成手足厥冷的基本 病機。

阅读全文——共8520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65講

65 厥逆證

厥陰病我們上次談了厥陰病的寒熱錯雜證,其中烏梅丸的適應證,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的適應證,是我們應當掌握的重點。我們也談了厥陰的厥熱勝複證, 所謂厥熱勝複證是從臨床症狀上來看,發熱和厥冷、下利交替發生,發熱提示陽氣佔優勢,厥冷和下利提示陽氣衰退。在厥陰病篇,就以厥利和發熱天數多少的對 比,來判斷這個病人是陽氣佔優勢呢,還是陽氣衰退佔優勢。以此來判斷這個病是往好的方面轉化,還是往壞的方面轉化。我們上次課最後也談到了,這到底是一個 什麼病證?到今天還沒有一個定論。留給大家今後去做研究。

阅读全文——共9729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64講

64 厥陰上熱下寒證(2)、厥熱勝復證

上次課主要講了厥陰病的提綱證。“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蚘,下之利不止。 (326)”這個證候是寒邪鬱遏厥陰相火,厥陰相火鬱極乃發,相火上衝,因此就出現了心中疼熱,氣上撞心的臨床表現。消渴是厥陰鬱火傷津的表現。飢是厥陰 鬱火橫逆犯胃,所以他有一種煩餓的感覺,不是胃有熱則消穀善飢嗎?不欲食呢,是厥陰陰寒未退,陰寒犯脾,陰寒運化失司,所以不欲食,這個證候,熱是真熱, 寒是真寒,所以不能看到他有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而當做一個實熱症狀,用苦寒瀉下藥。用苦寒瀉下藥以後,必然更助下寒,更傷脾陽,而出現下利不止的 變證。

阅读全文——共11392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63講

63 厥陰病提綱、上熱下寒證(1)

上次課對厥陰病做了大概的介紹。六經病篇最後一篇是厥陰病。厥陰病原文一共有56條。這56條從我們現在看到的《傷寒論》的原書來看,證候錯綜複 雜,變化多端,或寒或熱,或虛或實,有許多根本它就不是病在厥陰肝和心包的證候。所以經方大家陸淵雷,曾經有過一句話,“厥陰病篇盡是千古疑案”,無可研 索。在趙開美翻刻宋版《傷寒論》,辨厥陰脈證並治這個題目下,也幾個小字:“厥利嘔噦附” ,所以我們現在基本上可以認定,王叔和在收集、整理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等編到厥陰病篇的時候,他發現厥陰病的原文太少,它和其他病篇似乎不能夠匹配, 於是乎他就把厥、利、嘔、噦,另外一篇治療雜病的內容,附到了厥陰病篇。厥、利、嘔、噦為什麼可能附到厥陰病篇? 除了我們剛才所說的,王叔和所見到的厥陰病篇的條文比較少之外,另外,厥證儘管可以是各種各樣的原因所造成的,可是厥證本身無論是陰陽氣的不足,還是有形 病理產物的阻滯,還是氣機的鬱遏,之所以造成手腳發涼,那都和陰陽氣在不能順接於手足有關。陰陽氣在不能順接於手足,這和肝的疏泄機能也有一定的關係。所 以把厥證附在厥陰病篇有它一定的道理。

阅读全文——共10351字

Read more
1 32 33 34 35 36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