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機:基本病機——邪正盛衰
中醫基礎理論 第56講 病機:基本病機——邪正盛衰
上一節我們講了病機學裡面一個重要的內容,也是我們學習當中的一個重點內容之一,就是邪正交爭,它的概念,它的含義,以及中醫學發病學的基本原理。這一思想貫穿在中醫學考察健康、疾病、乃至治療、康復當中。
第二節 基本病機
Read more中醫基礎理論 第56講 病機:基本病機——邪正盛衰
上一節我們講了病機學裡面一個重要的內容,也是我們學習當中的一個重點內容之一,就是邪正交爭,它的概念,它的含義,以及中醫學發病學的基本原理。這一思想貫穿在中醫學考察健康、疾病、乃至治療、康復當中。
第二節 基本病機
Read more中醫基礎理論 第55講 病機:發病機理(二)
上一節我們講了健康、亞健康和疾病的定義。我們對這三個概念的定義是從陰陽學說來定義的。健康是處於陰平陽秘狀態,而陰陽失調表現為疾病狀態。在陰 陽勻平和陰陽失調之間,有一個亞健康狀態。亞健康,是指雖然發生了陰陽失調,但是他沒有表現出典型的證候的特徵。在這種狀態下,機體的狀態,我們稱之為亞 健康。
2 發病的基本原理
Read more中醫基礎理論 第54講 病機:概念,發病機理(一)
第七章 病機
到上講為止,我們把中醫的病因學講完了。從現在開始講述第七章中醫的病機學。這一章的目的要求:1.掌握健康和疾病的概念及其關係;2.掌握病機和 病機學說的概念;3.掌握發病的基本原理;4.掌握邪正盛衰、陰陽失調、氣血失調和津液失常的基本病理機制;5.掌握內生五邪的病理機制;6.熟練的掌握 五臟的基本病理機制;7.熟悉六腑和奇恒之腑的病理機制;8.瞭解主要的發病類型和疾病的傳變規律。
Read more中醫基礎理論 第52講 病因:其他病因——胎傳、環境、毒
我們在上一節講了中醫病因學裡面一個重點問題,一是痰飲,二是瘀血。我們除了講授掌握痰飲和瘀血的概念之外,它的重點放在掌握痰飲的基本特點和瘀血 的基本特點。關於痰飲和瘀血是中醫理論當中的重大的課題。就病因學而言,同學們除了瞭解,將來我們在臨床實踐中除了根據痰飲、瘀血的基本特點判定有痰飲還 是有瘀血之外,中醫理論還認為,昨天我們提到關於痰飲,百病多因痰作祟,久病多痰,根據這一個理論,它的重大實踐意義在於,當我們用已知的理論對某些病理 變化進行解釋和進行指導治療的時候,久治無效,在這種情況下,根據“怪病多痰”、“百病多因痰作祟”的理論就可以採用祛痰的方法進行治療,這一點也是學習 痰飲、學習中醫理論最難掌握的一點。其次,瘀血學說也是如此,中醫學有初病在氣,久病在血,久病入絡,久病必留瘀這樣的理論。因此,我們將來在臨床實踐的 時候,除了根據瘀血的致病特點看有無瘀血存在之外,根據上面所說的原理,病久不管表徵是否具有瘀血的特徵,都可以確定體內有瘀,都可以參與活血化瘀的方法 進行治療,這個原理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將來同學們在臨床課學習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這一點,這也是學習中醫理論的應用指導實踐最難掌握的一點。
Read more中醫基礎理論 第51講 病因:病理產物——瘀血、結石
上一節我們講了病理產物當中的痰飲,講了痰飲的概念、痰飲的致病特點。反復強調判定是否有痰有飲,主要是從機體所表現的複雜的症狀和體征來判斷。有 形的痰飲,僅僅是非常少的一部分。就是在學習痰飲病,從病因學來說,重在把握痰飲所表現出來的那些特殊的症狀和體征,來推及體內有痰還是有飲。這是一。
中醫理論強調,講到痰飲的時候就說了,當對某一個疾病用已知的,無論是過去或現在,已知的理論和方法,多次進行治療,長期觀察,效果不甚顯 著,在這種情況下,根據中醫的痰飲學說,叫怪病多痰,沒法解釋,已有的理論和措施難以解釋,效果不好,意味著辨證論治的結果,我們前面講辨證論治觀,對於 這個病理現象,這個症狀、體征或者叫病證,用已知的理論認識它——辨證。那麼論治呢?根據這個辨證的結果去論治,論治的結果正確與否,它要回饋回來,通過 療效來判定辨證正確與否。如果第一次認識反復用已知的理論都加以解釋,都進行論治,效果不甚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從痰入手來進行治療。
Read more中醫基礎理論 第49講
同學們,現在開始上課,上一節,我們講了七情致病的特點,講了七情致病與精神刺激有關,多發生情志性疾病。2.直接傷及相應的內臟。3.影響臟腑氣機,我們講了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下面講
Read more中醫基礎理論 第48講
內傷病因—七情(二)
七情這一概念是指病因而言,規範的表達,在病因學叫七情內傷,習稱七情,其他兩個含義,第一個含義,生理學的意義,七情和五志的關係,最後藥物學七 情,僅作一個了解就可以了,重點掌握病因學的意義,我們又講了七情和臟腑氣血的關係,回憶我們在講臟腑學說,中醫神志學說,強調五臟皆藏神,是以心為主 導,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把腦為元神之腑的功能隸屬於五臟,隸屬於心之下,所以我們在這裡講七情的時候,重在講七情和五臟的關係,而不講與腦的 關係,那麼如何來理解七情和臟腑氣血的關係呢?我們前面講臟象學說,和經絡學說為人體結構說的理論核心,就是中醫理論的核心,尤其臟象學說是中醫結構學的 理論,那麼所有的生命現象,都是臟腑整體調節的結果,神也是如此,七情也是如此,是從整體來說的,那麼就將神一分為五,將七情一分為五,就這個意義講, 喜、怒、憂、思、悲、恐、驚,與某一個臟腑系統相對應,從氣血是神的物質基礎,就是生命的物質基礎而言的,這裡面的氣血,應該理解為,是生命物質系統的所 有物質的代稱,不能僅僅理解為氣、血、精、津液物質系統中的氣和血,這是從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而言的,前者從哪些臟腑參與這個調節,從生命的活動的表現, 從執行神的功能的五臟,而它們必須有物質基礎,把這兩者聯繫起來,來理解七情就是情志活動與臟腑氣血的關係。
Read more中醫基礎理論 第47講
上一節我們講述了六淫的性質和致病特點,需要說明的是,中醫病因學裡面,這個六淫的概念和原理的形成,它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內經已經建立 起來了,經過後世醫家進一步發展,把六淫這個學說進一步的完善,是在當時,至少是在秦漢時期,以中原為中心,來考察神州大地春夏秋冬季節的變化,氣候的變 化,考察這些自然界氣候的變化,對疾病發生產生了什麼影響,長期的觀察結果,應用中國古代的哲學,氣、陰陽、五行,更確切一點說,結合當時的,天文、氣候 學、氣象學、地理學,多種學科的知識,建立起這樣一個學說的,這是第一點。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