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已久的美容秘方

明清前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犹以唐代为盛。现代某文学家如是说:大唐子民的骄傲之心不亚于“9-11”以前美国人的骄傲之心。在美容、养生方面更是一枝奇葩,独秀于春,也难怪出产了像杨玉环一样的绝世美女。看来这些古代美容秘法还是有非常之可取的地方。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收集到17条古代独门美容秘笈,好好看,好好学,如果变漂亮了–嘘–秘密!

1、国色天香法

此法可以让你红颜如奇葩仙卉,身体又有奇香缕缕不散。用甘松、山奈、香薷、白芨、白芷、防风、蒿本、白僵虫、白附子、天花粉、零陵香、绿豆粉一起捣成细末,每天洗脸或洗澡用来擦身,很快会产生上述效果。

阅读全文——共1501字

Read more

养生诀窍

养生诀窍

背宜常捶阳气旺

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脏腑腧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肤、皮下组织的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增强经络系统的功能,改善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捶背还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背部皮肤新陈代谢。捶背手法要均匀,着力要有弹性,轻拍轻叩,每分钟60—100下,每日1—2次。不过,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捶背须谨慎。

阅读全文——共622字

Read more

用药心得

1、麻黄:生麻黄发汗解表效力大;炙麻黄发汗力小,而平喘止咳效好。麻黄可用于上半身水肿明显的头面四肢水肿,或急性水肿兼表证,如越婢加术汤(麻黄生石膏苍术甘草生姜大枣)加减治肾炎水肿;麻黄配熟地、白芥子、当归散阴疽,消徵结,如阳和汤(麻黄白芥子熟地鹿角霜炮姜肉桂甘草)消散阴沮,痰核、流注结块,故有“麻黄得熟地通络而不发表,熟地得麻黄则补血而不腻膈”;麻黄配干姜祛除深入肌腠中风寒之邪,治风寒痹症肢体疼痛。注意:肺虚作喘、外感风热、单鼓胀、痈、疖等均不用。

2、桂枝:温经、祛风寒、活血通络、助心阳、温化水饮。配茯苓、猪苓、泽泻、白术、紫苏、桑白皮、炙草治疗水饮凌心的心悸,怔忡、浮肿;配瓜蒌、薤白、红花、五灵脂治疗心阳不振致的胸痹,常用于治疗心功不全、心绞痛、心梗等。桂枝有横通肢节的特点,引诸药横行至肩、臂、手指,故为上肢病的引经药。桂枝配姜黄,可治肩臂痛,治风寒痹症肩臂疼痛。注意:阴血虚乏、素出血、身无寒邪、阳气内盛者不用桂枝。

阅读全文——共2660字

Read more

中医养生秘诀:贵在“按时”

中医养生秘诀:贵在“按时”

中医养生近年来之所以受到大众的认可,是因为中医养生讲求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的和谐统一,也正是因为这样和谐统一的理念,感染着正在寻找养生方法的大家;或许有人觉得没有必要未雨绸缪,但中医养生讲求的是循序渐进,养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希望大家重视,并做到“按时”养生。

按时休息

阅读全文——共1117字

Read more

中醫治療心悸

正常人的心跳次數約每分鐘在六十至一百下之間,所謂的心律不整是指心跳過快、過慢、忽快忽慢,甚至暫時停止跳動三到五秒鐘。心律不整一旦發作,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心悸。

心悸是指病人在沒有明顯的誘因下即可清楚地感受到心臟在跳動,就如同「心頭小鹿亂撞」一般。心悸可以是很快的,也可以是慢而強烈的,有時候像是心臟快跳出來,或像是少了一跳或是多了一跳的感覺,此類不正常的心悸大多為心律不整造成的。

中醫認為心悸屬於驚悸和怔忡的範圍。《醫學正傳》說:「夫所謂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動搖而不得安靜,無時而作者是也。驚悸者,驀然而跳躍驚動而有欲厥之狀,有時而作者是也。」亦即驚悸常因情緒激動、驚恐、勞累而誘發,時作時止,不發作時則一如常人,其症較輕;怔忡則無其它外因,但覺心中悸動不安,稍勞尤甚,病情較重。一般怔忡多伴有驚悸,而驚悸日久不癒,也可發展為怔忡。

阅读全文——共736字

Read more
1 269 270 271 272 273 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