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

古注茯苓,皆云松脂入地所结,无苗叶花实。今之茯苓,皆有蔓可种,疑古今有异同也。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皆脾虚不能化水,痰饮留结诸经之疾。口焦舌干,胸有饮,则水下聚而津液不升。利小便。淡渗利水道。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心脾和通之效。

茯苓生山谷之中,得松柏之余气,其味极淡,故为调补脾阴之药,义见石斛条下。凡人邪气郁结,津液不行,则为痰为饮。痰浓稠为火之所结,饮清稀为水之所停。故治痰则咸以降之,治饮则淡以利之。若投以重剂,反拒而不相入,惟茯苓极轻淡,属土,土胜水能疏之涤之,令从膀胱以出,病渐去而不觉也。观仲景猪苓汤等方,五苓散义自见矣。

阅读全文——共289字

Read more

夜咳症

久病多虚,病位虽在肺,但“子病累母”,即肺金为子,脾土为母,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治法应该是“培土生金”,即“补脾润肺”法。

“急则治其标”

夜咳多发于体虚或老年人群,在寒冷地带更容易多见,而且多数出现在秋冬季。一般昼夜均咳,夜间加重,特别是凌晨3~5点咳嗽得最厉害。按照中医学的“子午流注”学说,这个时候是肺经当令,肺需要更多能量(气血)供应,当供应不足时,就会出现咳嗽加重的症状,同时对身体造成的威胁也最大。

阅读全文——共260字

Read more

桑树之寶

桑树在中国已有三千年的栽培史,其叶可饲蚕,其皮可造纸,果实可食用,叶、枝、果、根皮均可入药,因此桑树全身都是宝。

桑叶是蚕的粮食,用的是嫩桑叶,作药用用的是桑树的老叶,一般是在冬天采集,故又名“冬桑叶、霜桑叶”。桑叶质轻,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功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常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病症。

桑树的老叶,一般是在冬天采集,故又名“冬桑叶、霜桑叶”,可作药用。

阅读全文——共1746字

Read more

白发位置看出健康状况

现在生白发已经不是中老年面临的问题,很多20多岁的年轻人也长白头发。其实,这是对你健康状况的明显警告:白发长在不同的位置说明着不同的健康问题。

前额白发原因:脾胃失调

前额对应的反射区是脾胃,调理好脾胃对防治前额白发大有帮助。脾胃不好的人常常腹胀、腹痛、胃酸,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还有的人经常伴有口臭、食欲过旺,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这些都是脾胃虚寒的症状。

阅读全文——共779字

Read more

菜蔬

枸杞叶∶味苦、平、涩、无毒。补虚羸,益精髓。谚云∶“去家千里勿食萝摩、枸杞。”此则言强阳道,资阴气速疾也。

萝摩∶味甘、平。一名苦丸。无毒。其叶浓大,作藤,生摘之,有白汁出。人家多种,亦可生啖,亦可蒸煮食之。补益与枸杞叶同。

瓜子∶味甘、平、寒、无毒。令人光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又除胸满心不乐;久食寒中。可作面脂。一名水芝,一名白瓜子,即冬瓜人也。八月采。

阅读全文——共4381字

Read more

果实

槟榔∶味辛、温、涩、无毒。消谷逐水;除淡 ;杀三虫,去伏尸;治寸白。

豆蔻∶味辛、温、涩、无毒。温中,主心腹痛,止吐呕,去口气臭。

蒲桃∶味甘、辛、平、无毒。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食轻身不老,延年。治肠间水,调中。可作酒,常饮益人。逐水,利小便。

阅读全文——共1534字

Read more

吃甘蓝菜的七大好处

吃甘蓝菜的七大好处

大部分的民众对甘蓝菜的接受度很高,即使对蔬菜较挑食的小孩,也会喜欢它的口感与味道,所以在三餐的菜肴中经常有这道料理。但你可能不知道甘蓝菜是蔬菜中的极品,除了可以保护心血管外,还有着许多好处……

甘蓝菜就是包心菜,又叫甘蓝菜,性平、味甘。在古籍医书中记载着它具有益肾补髓,利五脏六腑,利关节,能明耳目,益心力,壮筋骨。而在现代医学也认为它有以下七大好处:

阅读全文——共570字

Read more
1 310 311 312 313 314 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