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有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则出现关节僵硬、变形等功能丧失,一般常对称累及手指、腕、踝等关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情比较复杂,病因尚未明了的一种疑难症。现代医学还无特效药。治疗上常使用激素来控制病情,而患者一旦接受激素治疗,那么以后要想选用其他药物那基本无效,而长期使用激素将为患者带来更大的麻烦后患。
中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产生是人体气血两虚和心、肝、脾、肾等脏器功能运化失常,进而导致经络运行受阻,四肢关节肿胀疼痛,最后导致残废。
中医将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分七种类型:
一、 风邪阻络型:临床可见关节走注疼痛,痛无定处,以腕、肘、膝、踝等处为重。关节屈伸不便,兼见寒热表证,舌苔薄白或腻、脉浮。
二、 寒邪阻络四肢疼痛:临床见四肢关节冷痛,痛处不移,形寒肢冷,局部皮肤颜色无改变,遇寒加重,得温痛减,舌苔白、脉弦紧。
三、 湿热阻络四肢疼痛:临床可见关节酸痛,重着不移,或肌肤麻木不仁,日久或早期治疗无效则肌肉顽硬,骨节变形而致残。舌苔白腻,脉濡缓。
四、 热邪阻络四肢疼痛:临床见四肢关节疼痛,局部有红肿,兼有发热、口渴、烦躁、舌红苔黄燥、脉数。
五、 湿热阻络四肢疼痛:临床可见关节红肿、小便赤浊、四肢困重疼痛,脉滑或濡数、舌红、苔黄腻,可伴有肌肤红色结节.
六、气血亏虚四肢疼痛:临床见关节疼痛,劳累后加重,可见肌肉瘦削、面色苍白、唇甲淡白无华、少气懒言、神疲倦怠、眩晕、畏风自汗、脉细弱、舌质淡、苔薄。兼挟瘀血则关节疼痛如锥刺,痛处不移,拒按,肌肤甲错,形体羸瘦或关节变形顽硬、舌质暗而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兼痰浊则肢臂疼痛、身体困重、首(头)如裹、舌质胖、苔白腻、脉弦滑。
七、肝肾亏虚四肢疼痛:临床见筋骨弛缓或拘急、酸痛、头目眩晕、爪甲枯脆、腰膝酸软、耳鸣失聪、齿摇发脱、阳痿遗泄、尺脉弦细沉溺,偏阴虚则四肢关节热痛喜凉,骨痛夜间加重、颧红唇赤、舌质鲜红少苔,或红绛少津;偏阳虚则兼见两足浮肿无力,大便溏泄、小便清长,手足不温等症状。
以上几种类型是比较常见的,有些类型的症状可能会同时存在,所以在治疗上要特别注意。总体来说类风湿病的治疗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鉴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比较复杂的病机和病因,可用针灸、针刺放血、口服中药、外敷膏药、灸疗(火疗)、水疗等多种方法。
针灸疗法
取穴部位:上肢曲池、外关、合谷、肩□、腕关节痛加阳溪、阳池;下肢:双膝眼、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解溪、昆仑,足肿痛不能走路加太冲。所有穴位均为双侧同时施针,进针后必须用艾条灸3~5壮(每穴)留针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停2~3天,再进行下一疗程的诊治。
针刺放血疗法
取穴部位: 上肢曲泽、合谷、阿是穴;下肢:委中、足三里、昆仑、阿是穴。
操作方法:局部常规消毒,用梅花针重叩, 叩毕用真空罐拔吸,使血液外溢,出血量不宜过多,以微出血即可,每三天针刺一次。
中药口服法
▌药方与用法
◆处方一:川断15克、熟地15克、威灵仙15克、怀牛膝15克、松节15克、补骨脂10克、附子10克、骨碎补10克、淫羊藿10克、桂枝10克、独活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防风10克、知母10克、穿山甲10克、苍术10克、伸筋草25克、麻黄5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此方为焦树德教授经验方,笔者运用此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特佳,对虚寒性类型尤宜。
◆处方二:熟地20克、淫羊藿20克、鹿衔草20克、肉苁蓉20克、当归15克、蜂房15克、乌梢蛇15克、土鳖虫15克、地龙15克、僵蚕10克、蜣螂10克、穿山甲10克、全蝎10克、蜈蚣3条、生甘草10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日口服二次,每次6克,饭后服。
本方为朱良春老医师之验方,临床治疗多例,效果良好。
◆处方三:鹿角霜15克、防己15克、当归15克、附子10克、桂枝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地龙10克、乌蛇10克、生甘草10克、生地30克、意苡仁30克、黄耆30克、蜈蚣3条。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本方为谢海州研究员之验方,临床验之有良效。
◆处方四:黄耆25克、桑枝30克、炒白术15克、桂枝15克、川乌15克、(先煎)草乌15克、防己15克、莪术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本方具有温阳通络的功能,如患者热盛加生石膏30克,土茯苓30克;寒盛加细辛5克。三个月为一疗程。
◆处方五:黄耆、防己、白芍、当归、威灵仙、怀牛膝各15克;桂枝、乳香、没药、独活、地龙、防风、羌活、川乌、苍术、乌梢蛇、穿山甲、红花各10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本方为“疑难病”验方,笔者经多年使用,疗效甚佳,唯个别患者服后有恶心的不良症状,改饭后服药就可以了。
中药外治法
中药外治就是将中药研细粉,或做成膏药,将药粉直接贴敷在固定的穴位或疼痛部位上。这种方法是通过皮肤下面汗毛孔来接收药物,进而促使疾病痊愈。
笔者在选用时除一般治风湿病的膏药外,大都是针对病情主症下处方。常用方法如下:
制川、草乌各100克、羌活50克、独活50克、杜仲50克、牛膝100克、乳香100克、没药100克、丹参50克、当归50克、秦艽50克、防风50克、鸡血藤50克、木瓜50克、威灵仙50克。
用法:将以上药研极细粉备用。平时取10~20克,用蜂蜜调成糊状,将贴敷部位用温水洗净,然后将调好的药粉均匀的敷在皮肤上厚约5毫米,敷后用温毛巾包住敷药部位,最好再热敷,如没有辅助热敷,贴敷时间可长一些,大约10~15小时,详情可视病情而定。如患者敷药后感觉痒或有不舒服,就应立即取下,以免皮肤破损,如无不良感觉,时间可长一些,但必须每24小时换药一次。
外治法配合内服法及针刺、针灸、炙疗、水疗等综合治法治疗类风湿,效果最佳。只要病患者有信心和耐心,坚持治疗,大部分患者都会痊愈或控制病情。
水疗法
水疗法就是将粉碎的药粉,放入盆内,将药粉和水加热,待水温降至42度以下时,将手或脚浸入药水中,浸泡约35~45分钟。每日1~2次(早、晚各一次),水温下降时需加热水以保持水温度不低于40度。
6. 灸疗法(火疗法)——灸疗法也叫火疗法,目前有两种做法,即艾条直接灸和药物上放火灸,分别介绍如下:
艾条直接灸
操作方法:将艾条点燃,对准穴位;取穴部位:肺俞、身柱、阿是穴(只限虚寒症患者),每穴灸3~15分钟,视皮肤情况决定时间长短,皮肤过红者不宜太久。
药物上放火灸
药物上放火灸就是将已备好的药粉,用蜂蜜调成糊状后敷在所定的穴位上,然后上盖毛巾,用具有发热功能的器械热敷药上的穴位,为加强药物的渗透及汗毛孔的快速开合,在使用发热机械之前,先用酒精喷洒在穴位上已备好的湿毛巾上,然后点燃。
操作方法:
1. 取穴:从头椎开始到长强穴,即背后所有穴位。
2. 敷药方法:将备好的药粉均匀的敷在以上穴位,宽度要在3~4寸左右,视病人胖瘦来定,总之药粉尽可能敷得宽面一些。(使用的药粉参见中药外治条。)
3. 药物敷好后,需盖湿毛巾2~3条,然后喷洒酒精(可用注射器),酒精喷洒要均匀。面积可小一些,主要喷在脊柱左右,两侧可少喷。在喷洒酒精前要做好附近暴露皮肤的防护。在头部及其他容易暴露的部位敷。
4. 做好一切准备后,就可点火。点燃后待患者感觉到很热时即可熄火(湿毛巾盖住)。熄火后即可将有发热功能的器械敷在上面(或热水袋),时间大约30分钟。在使用外敷加热时一定要注意观察病患的感觉。太热时要注意调整火力,或增加湿毛巾以免烫伤。
火疗法是一种中医的整体治疗法。其主要目的是调整人体总的免疫功能。也叫调整肝脾肾的功能。中医治疗是考虑全局的。
综合我们上文所讲过的一些类风湿病的几个类型,大都是与内脏的虚损有关,所以要想治愈类风湿及许多疑难杂病,必须全方面来考虑,全方位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类风湿病每年都可导致全球数百万的人伤残。中医中药的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非常显著。由于中医在国际还没有普及,中医的水平也不是很高,所以许多可以治愈的患者没能得到最佳治疗和最佳时机的治疗,最后致残。许多年轻的生命过早凋谢了。做为有能力的专科中医专家,没有机会为这些病患提供最有效的办法来挽救他们的健康,实属罪过。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其成因复杂,初期症状常被误会为运动伤害或关节退化,易导致延误就医,长期下来不但会严重影响生活作息,还会造成关节变形与残障!医师表示,只要心情保持乐观,积极面对与配合治疗,健康并非难事!
“刚新婚就病发,病情曾经一度严重到张嘴、梳头都觉得困难,只能靠另一半背着走,家事不能做,连切菜都成问题!”一位患病30年的徐小姐回忆起新婚期间麻烦先生每天背着走的日子,心中仍有一丝歉疚。但在家人的支持与照顾之下,让她拾起面对治疗的信心,目前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已3年,病况已获显著改善。
生物制剂治疗 临床成效显著
目前使用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成效颇为显著,中重度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可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疼痛,保持关节活动度。
根据国外研究显示,在生物制剂的选择上,应优先以疗效与安全性为主。生物制剂是藉由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作用,来达到调节免疫机制,但减轻发炎的同时也会降低免疫力,感染风险(如肺结核)也会随之提升;若选择半衰期短的药物,因为代谢快、在体内停留时间短,较能降低感染风险。
在施打方式上,近期也有新型注射笔形式,相较传统针筒装注射剂,其针头类似胰岛素笔针的设计,施打过程中完全看不见针头,能降低患者对于针头的恐惧,而且不需额外抽取药剂,患者只要遵守“一压二拉三喀喀”的步骤,在家也能轻松施打,不但能增加患者治疗意愿与强化持续治疗的信心,也能提升治疗成效!
摄取地中海饮食 降低发炎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也很重要。长期居住于地中海一带的民众,因为饮食中常摄取橄榄油、蔬果与鱼类,发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会就降低。根据国外研究也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摄取地中海饮食持续3个月后,相较对照组,DAS28(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评估)指数有超过0.6的显著改变(DAS28评分变化> 0.6于临床被认为是具有意义的变化),证明好的饮食管理能抑制类风湿性节炎患者的发炎症状与增加活力。
根据英国营养协会饮食建议,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平日的饮食中要摄取适度的钙、含铁食物与地中海型饮食,如大量蔬果、谷类全麦、坚果类、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鱼类与油脂,少摄取乳制品、红肉与甜食,有助减缓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但在烹饪时也要注意火候与时间,才能将食物的营养留住。
除了药物治疗与饮食管理,要维持患者关节的活动力,适度的持续复健与运动也是必需的,例如:游泳、瑜伽等,多管齐下更能有效降低发炎指数,提升治疗成效。
问:请问类风湿有没有办法医治?应该注意什么?
医师: 类风湿当然能治,只要有那个病,中医就能治。什么叫“类风湿”?中医的名词叫“风湿”,但是现在被西医使用了这个中医的名词,叫它“风湿”或“类风湿”之类的。其实只要有这个病,都可以治,但是医生仍要看到病患,才好治疗这个病情。
至于应该注意的大概就是对于容易造成酸性物质的食物不要随便吃或吃太多,例如太多的肉类、很浓的肉汤、鱼皮、内脏等,此类食物要多留意些,并且最好还能多一些运动。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种慢性自体免疫疾病,好发于30至50岁女性,若不治疗,恐残废,世界关节炎日前夕,医师们呼吁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友,一齐“健康乐活、持续治疗”。
关节炎一旦发病就应及早与持续治疗。关节炎是造成残废的首要成因,发病后2年内若不治疗,关节就会开始被破坏,一旦发病就应及早治疗,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友发病后,平均寿命会减少4年,若发病后不治疗,近半数病人5年内无法工作。
根据研究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和体内雌激素变化有关,怀孕后约有75到90%的女性病友会改善病况,但也有高达九成的病友在产后一年,病情会复发且恶化,让多数女性不敢怀孕生子。
只要病友在产后依照病况、诊断,尽速用足够剂量进行治疗,让因停药而恶化的病情快速得以控制,是可以让怀孕生子无后顾之忧,目前生物制剂的治疗成效佳,鼓励已婚病患勇敢怀孕,一圆当母亲的梦想。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体免疫的疾病,那么什么是自体免疫疾病呢?我们藉着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同时了解自体免疫疾病的一些共通性。
我们常会听到的自体免疫疾病,包括影响关节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影响血糖的“第一型糖尿病”、会使脊椎僵硬化的“僵直性脊椎炎”、影响脑部及脊椎的“多发性神经性硬化症”、影响器官的“红斑性狼疮”、引起甲状腺亢进的“格列夫氏症”等,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80几种不同的自体免疫疾病中的一种。而自体免疫疾病病患中,有七成至八成是女性。
类风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病,一般表现的症状,每个人不尽相同,而症状有时出现,有时又会消失。这种特性常常让人在症状消失时,以为没事、好了,又或者有一段长时间病症减轻了许多,也让人以为快好了。
但有一些人,病症会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实际上,表面的症状只是一种表相,它最可怕的是会侵袭我们身体不同的部位,例如肝、肾、心等内脏器官及黏膜层等,而关节部位是最容易受到侵袭的部位。
免疫异常
谈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自体免疫疾病,必须先有一个概念,免疫系统是保护我们身体免于受到细菌或病毒等外来物侵袭,其中白血球是免疫系统的要角。免疫系统在防卫身体受到外来物侵袭时会透过两种模式,一种是直接吞食或攻击外来侵入者,一种是产生抗体去攻击、结合侵入者,让外来者不作用。
举例来说,假设我们手上有一小道割伤伤口,有可能就会有细菌感染侵入,此时身体的免疫系统会启动,启动的信号是“发炎”,会感到红、肿、热、痛。此时启动的免疫系统白血球,就会将细菌消灭,去除感染的危机,伤口自然可痊愈。
但万一白血球不对劲了呢?那白血球就会对于自身体内的刺激,产生过度反应的状况,此时白血球反而去攻击我们体内正常的细胞,并且不断的产生抗体去对抗体内正常的组织器官。
这种现象的产生,就是前面所举例的一些自体免疫疾病,它的共同现象是过度反应的免疫系统,因此要如何调节这些过度反应的白血球,对于自体免疫疾病的控制就变得相当重要。使它们不反应,或使它们与服用的药物或营养补充品相结合而不活动,是目前可行的方式。
家族遗传
至于自体免疫疾病有系统性与区域性的区别,我们也来大略了解一下。譬如侵袭到多种器官,产生红斑性狼疮的症状,这是系统性自体免疫疾病。而若只侵袭到一种器官或组织,产生如第一型糖尿病症状,这就是区域性自体免疫疾病。
自体免疫疾病通常有家族遗传,它会以不同的面貌呈现,所以当一个人去看关节时,在尚未发展成类风性关节炎时,若患者可以先告诉医生,家中有自体免疫疾病的家人,那医生就能及时进行深入了解,并做出好的建议。
例如,可以一开始就服用足量的非变性二型胶原蛋白来做预防,让患者不致于发展成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对医生先说明家族有自体免疫疾病的做法,对此类疾病的预防相当有用,而且有其必要。
目前医学上,对于引起自体免疫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统计学上,比较肯定的是细菌、病毒、家族中有类似的基因、抽烟(常会让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服用某些药物等因素都有可能。一旦有这些因子启动自体免疫疾病后,一般在3至5年左右才会有症状产生,也因此,预先告知医生家族病史有其重要性。◇
预防之道
自体免疫疾病是否有预防方法?有的,就是抑制发炎。当自体免疫疾病患者本身的正常免疫系统失控,引起的共同因素就是发炎。补充非变性二型胶原蛋白,可抑制特殊专一的白血球,让其不反应,或是多摄取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戒烟等,不仅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对其他自体免疫疾病都有预防及显著减缓症状的效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不会死的癌症”,严重时关节肿得像气球,剧痛如同刀割、榔头捶打,严重者关节变形,甚至丧失功能。调查发现,部分病友误以为只要不痛,就代表病情已获得控制,甚至擅自停药、减药。医师表示,即使关节没有肿痛,若持续发炎仍可能造成关节破坏。
日前共同发布一份针对全球1万多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友所进行的调查。调查发现,部分病友存有错误认知,例如不知“此疾病引起的关节破坏会导致残障”,或误以为“只要不痛就代表疾病获得控制”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中年女性,患者关节会红、肿、热、痛,严重者甚至会变形,主因就是关节持续发炎受破坏。指出,部分病患误以为不痛就是病情已获控制,这是错误观念。
大部分患者的病情为渐进式发展,初期觉得身体的关节活动逐渐不灵活,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增加,常发生对称性的关节侵犯或慢性发炎,导致关节逐渐变形。若未妥善治疗,严重者可能会残废。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知度仍不够,若发现关节有红肿热痛且为多处关节都有发生或双手同时出现,并伴随有晨间僵硬时,就要警觉就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