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序言

《金匱要略》原為《傷寒雜病論》的一部分,今同《傷寒論》、《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一起被譽為祖國醫學四大經典名著。作者為東漢時代我國著名醫學家張機。

[張機(約148~約211年)字仲景,東漢南郡,涅陽縣人(今河南省南陽市)。據傳曾任長沙太守,故後人又習慣稱他為張長沙,被歷代醫家奉為醫聖和醫方之祖。]

《金匱要略》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專門研究雜病的醫學專著。全書共分3卷25篇,其《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是全書的總論。《金匱要略》在理論上以臟腑經絡學說為依據,認為“夫人稟五常(即五行),因風氣而生長。

在寫作方法上,《金匱要略》的每篇篇名均標明“病脈證治”,以顯示其病與證(或脈與證)相結合的診治原則。以論述內因為主的雜病醫書。

內容極其豐富,體現了張仲景的“天人相應,整體觀念”的醫學理論,充分反映了我國傳統醫學特點。《金匱要略》在病理的論述上,主要側重在提示、舉例、比較,並各有其別。《傷寒論》則是論述外因病為主,注重六經分證,同時列出各證的全脈。這是兩書的不同之處。

《金匱要略》成書以來,至今已近兩千年,它的問世給我國傳統醫學奠定了基礎,為後世醫學理論的深入發展,方書的湧現開創了先河。

王雪華講《金匱要略》
01 性質與沿革
02 內容體例和成就
03 成就及貢獻
04 辯證思維過程
05 對中醫藥學發展的影響
06 學習目的與方法
第一篇
07 概述
08 論肝虛治法和虛實異治
09 發病、預防及病因
10 病機、四診舉例
11 四診舉例
12 小結
第二篇
13 痙病
14 濕病證治1
15 濕病證治2
第三篇
16 概述
17 百合病證治1
18 百合病證治2
19 狐惑病證治1
20 狐惑病證治2
21 陰陽毒證治
第四篇
22 概述瘧病證治
第五篇
23 概述中風病辯證
24 曆節病病因病機證治
25 曆節病證治
26 中風鑒別診斷小結
第六篇
27 血痹病證治1
28 血痹病證治2
29 虛勞病辯證1
30 虛勞病證治2
31 虛勞病證治3
32 虛勞病證治4
33 小結
第七篇
34 肺痿肺癰證治1
35 肺痿肺癰證治2
36 肺脹證治小結
第八篇
37 奔豚氣病證治
38 小結
第九篇
39 胸痹病證治
40 胸痹病證治2
41 心痛病證治
第十篇
42 概述
43 腹滿病辯證2
44 實熱性腹滿病證治
45 腹滿、寒疝病證治
46 寒疝、宿食病證治2
47 小結
第十一篇
48 腎著、脾約、心傷等
49 小結
第十二篇
50 留飲、伏飲
51 痰飲治則
52 四飲證治1
53 四飲證治2
54 支飲病案分析
55 痰飲治法縱橫談
第十三篇
56 消渴小便不利證治
57 小便不利淋病證治
第十四篇
58 水氣病
59 血分、水分
60 四水證治
61 綜述黃汗證治與現代研究
第十五篇
62 概述
63 黑疸
64 黃疸證治1
65 黃疸證治2
66 仲景退黃八法及臨床應用舉隅
第十六篇
67 概述
68 吐衄下血證治和預後
69 瘀血證辨治
第十七篇
70 嘔血證治1
71 嘔血證治2
72 下利證治
第十八篇
73 概述
74 陽癰證治
第二十篇
75 概述
76 妊娠常見諸疾證治
第二十一篇
77 概述
78 產後病證治
第二十二篇
79 概述
80 婦人雜病證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