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
第50講 第十二篇:留飲、伏飲
王雪華教授講
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
二、原文分析
第1、2條 分類及脈證
第3~7條
第8~10條
缺盆
第11條 涕泣相隨
第12條 成因┬食少──脾運失司 ┬飲停心下┬甚──悸
└飲多──運化水濕↓┘ └微──短氣
素體中陽不足
主脈──偏弦
第15條 病痰飲者
當以溫藥和之
1.痰飲的形成
內因:脾運失司 中陽素虛
外因:感受風寒(春冬多發)
寒濕侵漬(冒雨、涉水、久坐濕地)
飲食勞欲(食少飲多,思慮勞倦)
寒飲射肺←───┐
─→脾運失司─→上不能輸精以養肺──肺失通調─┬→飲邪停聚
(脾氣虛弱)→下不能助腎以化水──氣不化水─┘ │
飲邪害腎←───┘
┬波及五臟
└流溢四處
清•鄒澍(潤安)
《本經疏證》
濾於腎
節制於肺,輸引於脾
敷布於腎
2.飲邪的病理特性
質地清稀┐ ┌阻遏陽氣
停於局部│飲為陰邪│傷人陽氣
責之脾胃│有形之邪│“得溫則行,
陰寒凝聚┘ └得寒則凝”
3.溫藥的治療意義
┌補胃陽
│燥脾土
└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