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的病因與發病
溫病學第 10 講 筆記
劉景源教授
五 溫病與溫疫
關於溫病與溫疫的關係,吳又可在《溫疫論》中說:”夫溫者熱之始,熱者溫之終,溫、熱首尾一體,故又為熱病即溫病也。又名疫者,以其延門闔戶,如徭 役之疫,眾人均等之謂也。”可見,吳又可認為溫病就是熱病,也就是溫疫,溫病、熱病、溫疫雖然名稱不同,但是並沒有區別,都具有傳染性。清末的醫學家陸九 芝在他的著作《世補齋醫書》中說:”溫為溫病,熱為熱病……與瘟疫辨者無它,辨其傳染不傳染耳。”可見,陸九芝認為溫病與溫疫的區別就在於有沒有傳染性, 溫病不傳染而溫疫傳染。把這兩位學者的話相互對照,應該說二者都過於絕對化。溫疫的傳染性強,可以導致大流行,才稱為”疫”,但是溫病也不是絕對不傳染。 溫病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沒有傳染性的,一類是有傳染性的,不過傳染性不強,不會造成大面積流行,所以不稱為疫。就是說,溫病與溫疫的區別,就在於溫疫有 強烈的傳染性,能夠導致大流行;溫病有的不傳染,有的雖然傳染,但是不會導致大流行,所以不稱為疫。從今天的觀點來看,溫病分為諸多種類,溫疫僅是其中的 一個種類。也就是說,溫病的範圍廣,溫疫的範圍窄,溫病包括溫疫。還應當說明的是,溫疫也不是僅指一種病,《黃帝內經》中就有”五疫之至,皆相染易”之 說,可見溫疫也包括不少病種,它是具有強烈傳染性,能夠造成大流行的一類溫病的統稱。
六 溫病與溫毒
關於溫病與溫毒的關係,應該說溫病包括溫毒,溫毒是多種溫病中的一種類型。”溫毒”這個名詞有兩個概念,一是指病因,它是一種具有”毒”的特點的溫 熱邪氣,所以稱為溫熱毒邪,簡稱為溫毒。一是指病名,這種溫病的臨床特點有兩個方面:一是除了全身發熱之外,又有某個局部紅、腫、熱、痛的表現;一是具有 一定的傳染性,但是它不一定都造成大面積流行,所以不稱為疫。溫毒的“毒”,是指火熱蘊結成毒,具體表現就是出現局部的紅腫熱痛。因為在一般情況下,溫熱 邪氣所導致的溫病雖有熱象,但不會出現局部紅腫熱痛,所以把具有這種特殊表現的病變稱為溫毒,認為它的病因是溫熱毒邪。比如,痄腮可見發熱,兩腮紅腫酸 痛;大頭瘟可見高熱,頭面紅腫熱痛,甚至兩眼不能睜開;爛喉痧可見咽喉紅腫疼痛,甚至糜爛。由此可以看出,溫毒也不是一種病,而是具有上述兩個特點的一類 溫病的統稱。
第三章 溫病的病因與發病
這一章的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講導致溫病的致病因素,簡稱就是病因;第二部分是講有了病因是不是就一定發病,如果發病,與哪些因素有關。
一 病因
古人講:”外感不外六淫,民病當分四氣。””外感不外六淫”的意思是說,外感病不外乎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這裡的火邪,前面已經講 過,應該改為溫熱邪氣。”民病當分四氣”的意思是說,具體到病變來講,應該分清季節,由於一年四季的氣候特點不同,自然界存在的致病因素有異,所導致的病 種也不一樣。
1 風熱邪氣
風是春季的主氣。這個季節氣溫逐漸上升,天氣溫暖,所以春季的氣候特點是溫暖多風,於是自然界就存在著風熱邪氣,它所導致的病種就稱為風溫病。如果 冬季氣候反常,應該寒冷而不寒冷,溫度反而偏高,也可以產生風熱邪氣。這裡所說的溫度偏高是相對而言,比如說,在正常的情況下冬季的溫度應該是零下10oC,但現在它是0oC,如果是在春季,這樣的溫度並不算高,甚至是低溫,但是對冬天來說卻是高溫,屬反常現象。因為人類在生活過程中已經適應了四季的變化,一到冬季腠理就密閉,這是為了保存陽氣。到零下10oC,腠理是密閉的,如果氣候反常,溫度是0oC,就比正常氣溫高了10oC,腠理就相對疏鬆,而容易受外邪的侵襲而發病。因為氣候反常,不寒冷而偏於溫暖,所以這種致病因素,也稱為風熱邪氣,因其發病不是在春季而是在冬季,就另立一個病名,稱為冬溫病。冬溫病的病因也是風熱邪氣,所以它與風溫病相比,只是發病季節不同而已。
風熱邪氣的致病特點有三個方面。
1.1 先犯上焦肺衛
葉天士所說的”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這句話主要是指風溫病。風溫病初起,風熱邪氣首先侵犯上焦肺系。因為風與 熱都是陽邪,它們的特點是上行、疏泄、發散,所以就容易使腠理開泄而發病。肺為華蓋,位居五臟六腑的最上部,所以風熱邪氣”上受”必然首先伎犯肺系。在肺 系裡,第一層就是衛分。風熱邪氣侵襲肺衛的臨床特點是:發熱,微惡風寒,無汗或少汗,頭痛,咳,口微渴,舌邊尖紅苔薄白,脈浮數。
1.2 易傷津液
葉天士說:”風夾溫熱而燥生,清竅必乾,謂水主之氣不能上榮,兩陽相劫也。”所謂”風夾溫熱而燥生”,是指風邪與溫熱邪氣相合容易消耗津液而化燥。 所謂”兩陽相劫”,是指風與熱兩種陽邪相合而劫傷津液。津傷化燥的臨床表現是”清竅必乾”。清竅是指頭部,”清竅必乾”是指頭部的官竅產生乾燥的表現,如 鼻乾、唇乾、口乾、兩目乾澀等。所謂”水主之氣不能上榮”,是指由於津液被耗而致肺不能向上部布散津液,主持濡潤作用的水液不能通過氣化而濡養上部的官 竅,以致出現一系列津傷化燥的臨床表現。
1.3 變化迅速
風與熱都屬陽邪,主動,開泄腠理,而且風邪善行數變,變動不拘,所以風熱邪氣侵犯人體後,使腠理開泄,邪氣很快就可以入裡,使表證發展為裡證,而且 裡證的發展變化也非常迅速。正因為風溫病的發展變化非常迅速,所以在肺衛表證階段要及時清解表熱,同時還要適當加入養陰生津的藥物保津液、生津液,使津液 充足,人體的抗邪能力增強,邪氣就難以內傳,這就是治療溫病自始至終要保護津液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