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岐黄子

素問評熱病論篇

陰陽交的辨證要點、病機、預後

黃帝問曰:有病溫者,汗出輒復熱,而脈譟疾,不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為何?歧伯對曰:病名陰陽交,交者,死也。

帝曰:願聞其說。歧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於穀,穀生於精。今邪氣交爭於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卻而精勝也。精勝則當能食而不復熱。復熱者, 邪氣也。汗者,精氣也。今汗出而輒復熱者,是邪勝也,不能食者,精無俾也,病而留者,其壽可立而傾也。且夫熱論曰:汗出而脈尚躁盛者,死。今脈不與汗相 應,此不勝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今見三死,不見一生,雖愈必死也。

阅读全文——共950字

Read more

劉渡舟講傷寒論錄音整理

中醫診病的方法,叫做四診,望聞問切。四診當中,最主要的,能被大家掌握的,色脈之診。望色、切脈,這個非常重要。色,叫查,用眼睛觀查它的變異。人病了,必有反應,一個是從脈上,一個是從色上,而有所不同。醫生就根據反應的不同,還了疾病、臟腑不合的情況。

但是,色與脈必須相合,才有把握,才更有準確性。因此,除了色之外,還要用指診治法。色脈結合,可以萬全。

現在我們當醫生的,查色、切脈,還講究,但是比較粗線條的了,不細,不細微。病人來了,人的胖瘦、臉上發紅、發黃,我們也看一看。但是,這是很不夠 的,這些都是粗線條的。鬱微,就是到了很細微的程度,但是望色要知機。宋邵康節一個話,知機,其神乎?你要是知了機了,這就有點神了,先知先覺。實際上不 是這樣,知機了,事物剛一萌動,你就知道了。所以古文觀止裏有一句話,礎潤而雨,月暈而見,見微知著,見了小的就知道大的。所以當醫生辨色,就是要知機, 他有一點反應,醫生的眼睛絲毫不爽,就看出來,就知道病情的情況了,就知道了。但是色與脈要結合起來,這樣把握性才大一些。

阅读全文——共46212字

Read more
1 23 24 25 26 27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