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的觀念述仲景先生傷寒論六經證治
前言:
陽光、空氣、水是宇宙動植物生命的基本元素,三者相依互存。陽光、空氣的稀厚濃度、可以決定水之質量,而直接影響動植物之生機。如月球、火星、地球之南北極因陽光空氣稀薄,不是乾硬如鐵及凝結若冰塊,寂靜如死地。地球上今約六、七十億的人口,及無法計數的動植物,皆須仰賴水而生存。自古人類農牧亦是逐水而居。水的學問則是博大精深,非我們目前可以完全了解,僅「本草備要」記載之水就夠我們玩味無窮,如(逆流洄瀾水、急流水、甘瀾水、井泉水、百沸湯、陰陽水、黃 水、露水、臘雪水、冰、地漿水),水在人體組織約佔百分之八十,比例多寡優劣及調解情況直接關係人體之健康,諸多例子如斷絕食物多日然因有適量的水飲用而存活(本人曾為西班牙籍門生求健康斷食,僅飲適量的水經十日安然無恙)。人體除角化的毛髮、爪甲未含水分,餘如淚、耳垢、鼻涕、口涎、尿液、糞便、血液、汗、淋巴液、婦人月經、男人精液、攝護線液、乳汁、膿汁、酵素、膽汁、胃酸等等皆屬水的範圍。古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其實是正反益損同相依,萬般事乃由矛盾而生存,生死消長循環不已,自然界生生不息的現象。所以人體器官若健康則能正常對水制化轉變調節,而達到供應需求之常態,反之若患某種疾病,則有口渴飲水仍渴不止、或不能釀汗或大汗淋漓、或小便短少、或淋瀝、或尿不止、或熱結旁流、以及如水停上、中、下焦而脹滿喘逆,或水流四肢腫脹沈重疼痛、水積 下成痰飲,及老年體衰口乾飲水不能轉化成津液,反成稠痰黏液唾之不已,或如如糖尿病患三消症狀等等上述諸症候非水氾濫之過,應責人體病變制化失調之因,百般病態變化無窮,隨人體之進化,生活形態的變遷,疾病更趨複雜,人類雖苦心研究其結果,但若能查其因求其本,去繁求簡,崇尚仲景先生辯證論治,嚴謹的處方用藥精神,諒受益無窮。 仲景先生「傷寒論、金匱要略」臨床著述為中醫藥奠定了最俱科學真實之典範,其不因時空變換,人類生活習性的更替,及地域之差異仍歷久而彌新,令人敬而仰之,我們應互為勉勵窮研學習,始不愧對眾生於疾苦中之期望。仲景先生論述浩瀚,本人學淺僅擇下列數方與同道共研討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