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萬山講《傷寒論》第03講
《傷寒論》的內容和貢獻
上次課我們在《傷寒論》的概論中談到了《傷寒論》的作者和成書的歷史背景,也談到了《傷寒雜病論》在流傳過程中怎麼變成了《傷寒論》和《金匱要略》 兩部書。我們應當知道《傷寒論》主要的版本是什麼。這是我們上次課談到的內容。今天接著講《傷寒論》概論的第四個問題,《傷寒論》的內容和貢獻。
首先應當從書名開始講,現在叫《傷寒論》,過去叫《傷寒雜病論》。我們應當首先明確“傷寒”的含義是什麼。“傷寒”的含義在古代有廣義和狹 義的區別,廣義“傷寒”的含義是指一切外感病的總稱。這裡所說的外感病是指風、寒、暑、濕、燥、火,乃至包括疫癘之氣等。外來的邪氣傷人以後所發生的疾病 統稱叫做外感病。外感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有發熱,所以我們常常要把這個概念寫成是“一切外感熱病的總稱”。這個“熱”字不是指邪氣的性質,而是指這 類病證是以發熱為主要特徵。一切由於外來邪氣所導致的以發熱為主要特徵的證候在古代都叫做“傷寒”。大家說了,“寒”不就是寒冷嗎?為什麼“寒”可以代替 風、寒、暑、濕、燥、火疫癘之氣等所有的邪氣呢?因為“寒”字在古代有一個廣義的含義就是泛指邪氣。日本有一個醫生叫中西惟忠,他寫過一本書叫《傷寒之研 究》,在《傷寒之研究》裡他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謂邪而為寒,蓋古義也”,也就是說把這個“邪”字叫做“寒”這是古代原有的意思。所以“傷寒”之所以有廣 義的含義是指一切外感病的總稱是因為“寒”字本身就可以泛指邪氣。不僅在醫學上是這樣,在文學上也是這樣。大家可能有的讀過《孟子》的,《孟子•告子》篇 有一段話,說現在的皇上執行的政策不怎麼英明,大家就給孟子說,你能夠經常見到皇上,你見到皇上就給他提一些合理的建議,讓他執行寬厚的政策,利國利民。 孟子就說了一段話:吾見也罕矣(我見皇上的這種機會和時間也是很少),吾退而寒之者至矣。這裡所說的“寒之者”是指,我走了,這些獻異端邪說的,給他出壞 主意、餿主意的那些人就都去了。所以這個“寒”就是泛指異端邪說、餿主意、不良主意的這些人。所以“寒”字決不是說別人拿著冰塊去凍皇上,在漢代,“寒” 字泛指“邪氣”。因此“傷寒”它自然就可以代表人體感受一切邪氣所造成的疾病的這樣一個廣義的概念。狹義的概念是人體感受風寒邪氣,人體感受寒邪就可以叫 做狹義的傷寒。為什麼加個風呢?因為風為百病只長,如果只有寒邪沒有風邪帶領的話,寒邪不能單獨傷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