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中醫學習
過敏性鼻炎有那些症狀?
過敏性鼻炎是以發作性、再發性噴嚏、水性鼻漏及鼻塞為三大主要症狀。通常以續發性鼻內搔癢感的噴嚏發作,為鼻漏或鼻塞的前驅症狀。
噴嚏的次數從十次到十次以上之情行相當常見。鼻漏是透明漿液性,包括從僅存留於鼻腔內至無法停止而不斷流出的程度均有,若加上感染的話,則便成黏濃性鼻嚏。
鼻黏膜成浮腫性腫脹,以致鼻塞。從最容易觀察到鼻黏膜腫脹的下鼻甲而言,包括從可看到中鼻甲的輕度腫脹,到接觸鼻中隔而到總鼻道閉塞。無法看清中鼻甲的高度腫脹的程度皆有。
Read more談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僅是一種症狀的描述,並非疾病的名稱。是指位於下腰部的坐骨神經,受到外力的壓迫而產生後下腰部疼痛並反射到病側下肢的情形。
臨床上,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原因很多,如腰椎間盤突出症、腰薦椎骨刺、腰椎管狹窄症等,大多數是在一定的解剖部位存在畸形或病理狀態,外加物理的、化學的,疾病的損害而誘發。最常見的誘發原因有外傷、姿勢不當、寒冷或受潮濕等。
坐骨神經痛可分為:根性坐骨神經痛、幹性坐骨神經痛、牽涉性坐骨神經痛。大部份的疼痛都會經過三個過程:急性期、亞急性期、慢性或恢復期。疼痛的性質有的鈍痛,有的刺痛,有的觸電似疼痛,有的呈燒灼性痛,有的覺下肢麻木沉重感。
Read more过敏性鼻炎診治與護理保健
概述
本病以突然和反覆發作鼻癢、打噴嚏、流清鼻水、鼻塞為主的臨床症狀的鼻病。又稱為鼽嚏。《素問玄機原病式‧六氣為病》說:「鼽者,鼻中出清涕也」。
「鼽」鼻中因癢而氣噴作于聲也。」從這些症狀的描述可以得知,與過敏性鼻炎有相類似。
Read more鼻竇炎臨床診治與護理
概述
鼻淵是因邪聚鼻之竇竅,灼腐肌膜,致鼻流燭涕為基本病理特徵的常見多發鼻病。本病有急、慢症之分,相當於急、慢性化膿性鼻竇炎。
鼻淵病名及定義最早見於《內經》。《素問‧氣厥論篇》說:「膽移熱於腦,則辛頤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素問‧至真要大論篇》中也有「少陰之復,懊熱內作‥…‧甚則入肺,咳而鼻淵」的記載。
Read more肺炎的中醫診治與護理
肺炎是指肺實質的急性炎症,以寒戰、高熱、咳嗽、咯痰、胸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由於肺臟直接與外界相遇,又為血液循環必經的重要器官,容易成為各種致病因素的侵襲而發病。
引起肺炎的原因主要是細菌感染(其中以革蘭氏陽性球菌感染為主,約占80%以上),其次為病毒、病原體、立克次體、真菌類等。此外,如物理、化學因素及變態反應等都可導致肺炎的發生。
中醫認為肺炎是以肺系為病變中心的外感熱病,屬於中醫的風熱犯肺,痰熱咳嗽範圍。中醫學認為肺炎是以肺系病變為中心的外感熱病,常見的病因有外邪犯肺,痰熱瘀血壅肺,正氣虛弱等幾方面。
Read more咳嗽的臨床診治與體會
咳嗽是臨床常見症狀之一,多見於外感、哮喘、癆瘵、留飲、肺癰、肺痿、小兒頓咳等多種肺係病證中。咳嗽的病因病機及診治,前人探討很多。《素問‧宣明正氣論》提到:「五氣為病,……肺為咳」《素問‧咳論》:「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並提出臟腑表裡相傳和「皆聚於胃,關於肺」等理論,為後世的辨證施治奠定了基礎。筆者在多年臨床中體會到一點治療咳嗽的規律,現略述如下。
機理病因
咳嗽一證,《內經》以五臟命名分類,巢氏《諸病源候論》又有「十咳」之稱,陳無擇又提出「三因論」,眾說紛紜不一,然就其病因而言,則不外乎外感與內傷兩種。
Read more傷風鼻塞之中醫診治與護理要點
傷風鼻塞,俗稱「傷風」或「感冒」,在內、兒科學中都是相當常見的疾病。本病是因外感風邪引起,以鼻塞、打噴嚏、流鼻涕、頭痛、發熱、惡風等為主要症狀的常見外感病,相當於「急性鼻炎」。四季均可發病,尤以冬春為多。
本病在《內經》最早提及。如《素問‧熱論篇》說:「傷寒……二日陽明受之,陽明主內,其脈俠鼻絡於目,故身熱目疼而鼻乾,不得臥也。」所述發熱、鼻乾,即傷風鼻塞的早期症狀。漢代張仲景最早制訂本病的內、外治法。如《傷寒論》第12條說:「太陽中風,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所謂「鼻鳴」,即指鼻中窒塞,氣息不利而發出鳴響。
Read more泄瀉的中醫臨床診治與護理要點
概述
泄瀉又稱為腹瀉,是指大便次數增多,糞便的質稀薄,嚴重時瀉泄物如水樣為其主要症狀。泄瀉一年四季都會發生,但是感受外邪所引起的泄瀉,則以夏秋季節最多見。現代醫學中的急慢性腸炎、腸結核、胃腸功能紊亂症、結腸過敏症等疾病都屬於本症之範圍。
本證《內經》以「泄」稱之。又「濡泄」,「飧泄」,「洞泄」,「注泄」等記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清氣在下,則生飧泄」。
Read more腹痛的中醫臨床辨證論治與護理要點
概述
腹痛是泛指胃脘以下,恥骨以上範圍內發生的疼痛而言。腹痛的發病無明顯的季節、性別、年齡差異,在內、婦、兒科、外科等領域的急、慢性疾病都能引起,是臨床上常見的症狀之一。
因腹內有許多臟腑,並為手足三陰、足少陽,足陽明、衝、任、帶等經脈循行之處,故有關臟腑、經脈的病變均可導致腹痛。腹痛的致病原因很多,本內容主要討論由外感六淫之邪、內傷精神情志、飲食損傷及腹部損傷等因素,導致腹部經脈、臟腑的氣血阻滯、氣血虧虛、及經脈失於溫養而引起的內科常見的腹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