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4月 2015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13講

桂枝湯的加減應用(2)

我們上次課的最後談到了桂枝湯的加減應用舉例。我們談的第一個方證是桂枝加葛根湯證。桂枝加葛根湯的適應證主要是治療風邪在經,太陽經氣不利,它的 臨床表現是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風這樣一個證候。由於風邪在太陽經脈,太陽經氣不利,它的臨床表現就以太陽病的頭項強痛、頭疼,項強,一直連及後 背拘緊不柔和。

使用桂枝湯解肌袪風,調和營衛,加葛根以後,葛根在這個方子裡作用有三,一是助桂枝湯解肌袪風,解表,這樣就增強了桂枝湯的發汗力量,所以服桂枝加葛根湯 的時候就不用喝熱稀粥了,當然還要蓋被子保溫;葛根的第二個作用是疏通經脈,驅除經脈中的邪氣;葛根的第三個作用是升津液、起陰氣來滋潤經脈,因為凡是經 脈拘攣的證候,都有津液不能滋潤的因素。因此治療經脈拘攣這種證候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護陰液,而且必要的時候要加滋津、潤燥、解痙這樣的藥物。所以葛根 在桂枝加葛根湯中是一個非常主要的藥物。這張方子,我們看它的藥物組成和煎服方法。

阅读全文——共11108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12講

桂枝湯的禁忌症、桂枝湯的加減應用

上一次課,我們一直在講桂枝湯的適應證。我們講義上把桂枝湯在太陽病篇的適應證的條文都羅列起來了,我按照它的適應範圍,大體作了這麼一些歸類。我們剛才讀原文的時候,讀完第44 條以後就讀到56 條,中間有一條原文我們沒有讀,就是第45 條,現在回頭來看看45條。

講義的第18 頁,“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復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在外,當須解外則愈,宜桂枝湯。”太陽病應當汗解,如果先用了發汗的方法,(表邪)沒有解除的話,也許是病重藥輕,也許是這個人的特殊的體質,一汗不解,你可以再汗。結果你一看一汗不解就著急了,“而復下之”,這個“復”字當“反”字來講。反復反復是個同義詞,你怎麼知道當“反”字來講?因為後面說“而反下之”, 你就知道原來這個“復”當“反”字來講。你反而用了下法,所以他強調了“脈浮者不愈”,這個脈浮病不好是病在表的緣故,浮為在外,你反而用了下法,當然這 個病就不會好了。在這種情況下,脈浮,病在外,要解表的話,還能用麻黃湯嗎?不能用麻黃湯了。所以這一條,45 條,就屬於我們這裡所說的表證汗、下後,正氣受挫,表證仍在這個範圍。

阅读全文——共11733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11講

桂枝湯的適應症

我們上一次課主要講了太陽中風的臨床表現、病因病機、治法用方。太陽中風證主要是風邪襲表、衛強營弱、營衛失和的證候。它的臨床表現,我們 歸納第2 條、第12 條的內容,它有發熱、汗出、惡風寒、脈浮緩、鼻鳴、乾嘔等等。既然是風邪襲表、衛強營弱、營衛失和,所以我們在治療上就用桂枝湯,解肌袪風,調和營衛。

在上一節課講到了桂枝湯的藥物組成,講到了桂枝湯的方義,也講了服桂枝湯以後在護理上的具體要求。桂枝湯這張方子,養正力大,發汗力弱,如 果我們要想用它達到發汗的效果,一定要配合喝熱稀粥,而且要蓋被子保溫。太陽病主要是表證,我們學太陽病的治療,主要要學習汗法。因此發汗的方法,發汗的 要求,我們就必須應該掌握。在這個問題上,第12 條桂枝湯方後的那段注文,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全文——共11484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10講

太陽中風証治

上次我們談了,”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發於陽者,七日愈,發於陰者, 六日愈”,談到了七日愈和六日愈的問題.一個外感病是不是七日愈、六日愈呢?隨後我們談了第八條,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所謂行其經盡,是指一個外感病的自然病程, 將要結束了。而且我們上次課,用了大量的例子來說明,人體的七日節律,病理的七日節律是客觀存在的。 有的注家說,《傷寒論》中的日期,就是那麼機械的一說,不要去拘泥它。實際上,我們覺得,這是在漢代,在大自然沒有汙染的時候,張仲景觀察到的實際的具體 情況,。就像我們今天寫病歷的時候,一個病例,第一句話,尿頻、尿急、尿痛,伴有寒顫發熱一天,來診,寫現病史的時候,病人有慢性的泌尿系感染三年,前天 因下雨淋雨,夜裡沒有休息好,從昨天開始就出現了寒顫、發熱、尿頻、尿急、尿痛,如果三十年後,或三百年、兩千年後,你成為醫學界非常有名的人物, 那時候後人拿出你的病歷,他寫的時間是隨便估算的,不要拘泥,後人這麼說,你認可嗎?你可能會說,我就是寫的具體的病歷呀!你怎麼能說不要去理它?所以 《傷寒論》中的這些時間,都是仲景在臨床病例中,實際觀察而來的。

阅读全文——共8855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08講

太陽病的分類提綱

上節課我們談了太陽病的提綱,太陽病分類提綱的太陽中風症,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我們把它作為整個太陽病的提綱,因為這三個 症狀同時出現,它提示了太陽肌表受邪所表現的臨床特徵,它提示了太陽病主要是表症,所以我們把它作為太陽病的提綱,以後只要見到“太陽病”這三個字,它都 應該包括脈浮,頭項強痛和惡寒這三個臨床症狀。由於人體的體質有不同,也由於感受邪氣的性質有差異,所以對於太陽病來說就可能出現了不同的類型,上次談到 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我們分析了它的每一個症狀的病機,最後結論是:太陽中風症的病因、病機是:風邪襲表,衛強營弱,營衛失和。

阅读全文——共10392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07講

太陽病概說(2) 太陽病提綱

上次講太陽病的成因,主要是風寒邪氣侵襲人體的體表。當然太陽病的成因,還有一種少數的情況,是少陰病陽氣恢復以後,臟邪還腑,陰病出陽,這種情況 雖然少見, 但在《傷寒論》中,討論太陽與少陰關係的時候,少陰病陰病出陽,太少之間邪氣相互轉換的一個很重要的依據。隨後討論了太陽病的病位,涉及到足太陽膀胱經, 足太陽膀胱腑。從太陽病篇的原文來看,也涉及到手太陰肺的病變,因此說,《傷寒論》中的太陽病,是從臨床實踐來的,是根據風寒之邪侵襲人體肌表以後,主要 表現證候中整理來的。太陽病的生理,生理部分包括了經絡,包括了臟腑,包括了臟腑的功能,臟腑的氣化,從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特點來看,從頭到腳,行於人體 的頭項、後背,是人體最長的,穴位最多的一條經脈,特別是它上連風府和督脈相通,下絡腰腎,和腎相連,它可以借助督脈和腎中的陽氣,來主管一身的表陽。還 提到足太陽別經的經別,散布於心,溝通了太陽和心的關係。關於太陽膀胱腑,它是主氣化的。膀胱腑的氣化,我們從兩方面來談,一方面是說它可以化生太陽的陽 氣,膀胱做為一個水腑,怎樣化生陽氣?它在腎陽的溫煦作用下,通過氣化,化生陽氣。這個陽氣,通過足太陽膀胱經脈,(經脈是氣血運行的通道)同時也通過三 焦這個氣機水火的通道,向體表輸佈。膀胱氣化機能的另一個方面,是參與水液的代謝,一方面把體內的廢水排出體外,另一部分,它也可以把一部分水氣化成津 液,然後把津液向全身的各器官輸佈,使津一書不上承。膀胱氣化機能的這兩個方面,在太陽病中,都可出現一種病理性的變化,我們在講太陽病的時候具體都會談 到。關於氣,也就是太陽的陽氣,陽氣的量,是三陽中量最大的,這種陽氣,它是輸佈於體表的,它的功能是溫養肌表,調節體溫,防禦外邪。因為我們體表的面積 最大,所以這種陽氣如果不夠強大的話,它就不足以“司開闔、肥腠理、衛外而為固”。後世醫家把它叫做「巨陽」「大陽」。這陽氣化生於下焦,是膀胱在腎陽的 溫煦作用下,通過氣化化生陽氣,通過太陽膀胱經和三焦向體表輸佈,所以《黃帝內經》才有“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的話。這叫太陽的陽氣化生於下焦, 陽氣在體表不斷的消耗,還需要借助中焦脾胃,所攝入的水穀精微來不斷的補充能量。所以我們說太陽的陽氣補充於中焦。太陽的陽氣向體表輸佈的過程中,還需要 借助肺氣的宣發,才能均勻的布達於體表,完成它在體表的溫養、調節體溫、防禦外邪的功能。所以我們 又說,太陽的陽氣宣發於上焦。

阅读全文——共6892字

Read more
1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