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4月 2015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23講

表裡先後治則、虛煩證

上一節課談到辨證的概念,治療原則,也談到了“病有寒熱”的真假。今天接著往下談,對一些病症來說,它有表證和裡證,表、裡、先、後,用什麼樣的原則、方法來處理,就是表、裡、先、後、緩、急的治療方法。第一種情況是表症兼裡,表症兼裡時,一般先解表後攻裡。 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表症兼裡實,如果去先攻裡,人體的正氣趨向於體內,邪氣呢,雖然在裡的濕邪有可能被驅除出去體外,但在表的表邪隨後乘機內陷,就使病 情複雜化。如果是先解表後攻裡,把表邪解除了,在解表的過程中,在裡的實邪它會原地不動,你不能說在解表的過程中,裡邪往外走,這不可能的,在把表邪解 除,再去攻裡實,就沒有後顧之憂,一攻裡,這個病症就全好了,對在表症兼裡實,原則上是應該先解表後攻裡。當然後世醫家,也有表裡同治的這些方子,那是後 世的發展,解表和攻裡同用的那是後世的做法,但《傷寒論》中,表症和裡症是分開的。只有在特別特殊的情況下,表裡同病,裡症重而且是比較急的時候,這就本 著“急則先治,緩則後治”的原則,可以考慮先攻裡,但是有一個先決條件:裡證重而且比較急,表證較輕。這個時候可以考慮先攻裡,這就是急者先治的原則。但 這種情況在《傷寒論》條文裡是比較少見的,這個原則叫 “實人傷寒發其汗”。

阅读全文——共10534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22講

太陽蓄血證(2)、太陽變證及其治則

上一次課講到了太陽病腑證的血分證候—太陽蓄血證。太陽蓄血證的成因是太陽表邪不解,邪氣 循經入裡化熱,熱邪和血結於下焦所造成的。在《傷寒論》中,關於太陽蓄血的病位,談到了下焦,也談到了膀胱。下焦也罷,膀胱也罷,實際上都是指的一回事。 當血熱初結,熱勢重,而且熱勢比較急,瘀血剛剛開始形成,臨床表現是少腹急結。病人的自覺症狀比較重,其人如狂,出現了血熱上擾心神的精神症狀。這時候是 熱重而瘀血剛剛開始形成,治療上要泄熱為主,兼以化瘀,用桃核承氣湯。不過用桃核承氣湯瀉熱化瘀之前,如果表邪還沒有解除的話,應當先解表。

阅读全文——共10406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21講

太陽蓄血證(1)

上節課談了太陽蓄水證,也談了太陽蓄血證的第一個證候─桃核承氣湯證。我們回憶一下,太陽蓄血證的成因可以是太陽表邪循經入裡,影響了膀胱 的氣化機能,也可以是在患太陽表證期間,飲水過多。因為在患太陽表證期間, 膀胱氣化機能比較低下,飲水太多,膀胱來不及氣化,水停下焦,反過來又影響了膀胱的氣化,這兩種成因都可以導致膀胱氣化不利。膀胱氣化不利就會使廢水排除 發生障礙,所以出現小便不利,小便少;膀胱氣化不利以後,津液不能夠化生,不能輸佈上承,所以上面表現了口渴、消渴、渴欲飲水、煩渴這些津液缺乏的這種證 候。上面喝水,下面尿少,水液就停聚在體內,下竅不利,水邪上逆,就可以阻滯中焦氣機,而兼見心下痞的症狀,後世醫家叫它水痞。下竅不利,水邪上逆,使胃 失和降,出現渴欲飲水,水入則吐,這個症狀仲景把它叫做水逆,由於水蓄下焦,阻遏了下焦的氣機,出現膀胱少腹部苦裡急的特徵,除此之外,還應當見有脈浮或脈浮數,身微熱的這樣的表證,這個證候屬於外有表邪,內有蓄水,治療用五苓散。外疏內利,表裡兩解。五苓散這張方子,既可以發汗,又可以利尿,而且是以利尿為主,所以說它是外疏內利、開鬼門,潔淨府、表裡同治的一張方子。

阅读全文——共11872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20講

太陽蓄水證(2)太陽蓄水證概說

我們來談五苓散的適應證,也就是太陽蓄水證的原文。打開講義第66 頁,看原文的第72 條“發汗已,脈浮數,煩渴者,五苓散主之”。 這是太陽表證。發汗後,也許是汗不得法,餘邪未盡,導致了邪氣循經入裡,影響了膀胱的氣化,膀胱氣化不利,津液不能輸布上承,因此出現了煩渴。因為它口 渴,上面津液缺乏,所以它就相應的就出現了心煩,同時脈浮而數,這是表邪沒有完全解除的表現,外有表邪,內有蓄水,因此用五苓散來治療。

下面看第 74 條,“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太陽中風證有發熱,到了六七天沒有好,出現了心煩的裡證,“有表裡證”。表證就是太陽表證,它的臨床表現有前面的發熱。裡證呢?除了剛才提到的煩之外,還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名曰水逆”。之所以有渴欲飲水的裡證,是因為膀胱氣化不利,津液不能化生,津液不能輸布上承。口渴就要喝水,但是有個特點:喝完水就吐水,仲景把這證候命名為“水逆”。從病機來說,是水邪上逆,因為下竅不利小便少,水邪上逆,使胃氣上逆,結果導致了渴欲飲水,水入則吐。這個證候是因為水結所引起的,因此把它叫作水逆。

阅读全文——共7816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19講

表鬱輕證、太陽蓄水證(1)

我們前面討論了太陽表症、風寒表症有汗的用桂枝而禁用麻黃,無汗的用麻黃湯而禁用桂枝湯,似乎有汗和無汗之間是截然不同的。當然是截然不同的了,桂 枝湯和麻黃湯之間是不能混用的,可是在臨床上我們卻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表有寒邪閉鬱,寒邪並不重,病症的時間已經長了,營衛之氣已經有所不足,在這種情 況下,用桂枝湯不能夠宣散體表的寒邪,用麻黃湯又怕更傷營衛之氣,用桂枝也不合適,用麻黃也不合適,所以張仲景就把兩個方子結合起來,減小它的劑量,這就 是我們下面要講到的桂枝麻黃合半湯和桂枝二麻黃一湯。

阅读全文——共10306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17講

傷寒兼證(2)

上次課的最後,談到了大青龍湯這張方子是發汗力量最強的一張方子,一旦吃了第一次以後,如果已經出了汗了,即使病情有輕度的反復也不要再用。

我們學校有一位老前輩,在好些年前就跟我說,你是講《傷寒論》的,在講《傷寒論》中的大青龍湯證的時候,一定要提醒大家只要出了一次汗了, 就不要再給他用大青龍湯。他說他年輕的時候在南方行醫。他的一個遠房親戚,發燒、身痛、胸悶、煩躁,請他去看病,他覺得這是一個典型的大青龍湯證,就開了 一會大青龍湯,而且特別告訴他,吃完了出了汗就不要再吃了。這是上午看的病,下午,因為那時候個體行醫總是要出診,出診回來,路過親戚的家門口,看到那親 戚坐著籐椅,在房子外面乘涼,說你怎麼樣,燒退了沒有?他說:你的藥真好,出了一大身汗,現在胸也不怎麼悶了,心也不那麼煩了,好像也不怎麼發燒了,你放 心吧。他說,那你就不要再吃第二次了,他說我已經把藥渣倒掉了。這是正午的事,到了半夜的時候,這個醫生聽到了急促的敲門聲,把他吵醒了。開門一看,是那 個病人的妻子,她非常的驚慌,說你快去看看吧。怎麼回事?他到了晚上又有點發燒,又有點心煩,特別可惜把那個藥倒掉了。他非得讓我拿著這個藥方到鎮上去抓 藥,我到藥店抓藥,藥店的人說,這是上午王先生的方子,已經抓了,王先生只說一付,沒有他的簽字,我不能給你抓藥。那時候藥店是對病人負責,沒有醫生的簽 字,就不能再給它抓藥,不像現在,想辦法讓你多抓。後來她沒有辦法,托一個親戚走後門,到另外一個藥店抓了一付藥,回去煮上吃,吃完了就沒有想到大汗淋漓 不止,到現在手腳也涼了,眼睛也不睜了,話也不能說了,快去看看。這位年輕的大夫,心裡知道大事不好。那個時候大概是30年代,輸液的技術傳入中國沒多 久,他自己還不會,他自己的一個朋友是學西醫的,會輸液,趕快把那個朋友半夜又把他叫起來,兩人一起帶著輸液瓶子,到病人家裡。到那裡一看,脈也摸不到 了,輸液,血管也全癟了,亡陰脫水,血壓下降,流體就沒輸進去。他們兩個也不會靜脈血管切開,那時候也不知道靜脈血管切開這個技術,病人就這樣死掉了。所 以這位老前輩就以這個例子告訴我,真正的是大青龍湯證,吃了一次,出了汗了,即使病情有所反復,也不要再用大青龍湯。

阅读全文——共8499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16講

傷寒兼證(1)

上節課的最後,我們講到了麻黃九禁的最後一條,還沒有給它作小結。所謂麻黃九禁是《傷寒論》中禁用辛溫發汗的9條原文,我們把這9條原文,每一條用一個字來概括,這就是我們寫在這裡的,咽、淋、瘡、衄、血、汗、寒,剩下的兩條,我們分別用三個字來概括,尺脈遲和尺脈微。 這裡所說的“咽”,是咽喉乾燥者不可發汗,這裡所說的“淋”是淋家不可發汗,“瘡”是瘡家,“衄”是衄家,這裡說的“血”是亡血家,所以的“汗”是汗家, 自汗或者盜汗的人,這裡所說的“寒”是胃中寒,中陽不足,這裡所說的“尺脈遲”提示了陰血不足,而“尺脈微”提示了陽氣不足。

阅读全文——共11865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15講

麻黃湯的適應症與禁忌症

我們上次課講到了麻黃湯適應證的第一個證候,就是太陽傷寒表實證。太陽傷寒表實證它的主要內容見第3條,第35條。第3條、第35條在臨床症狀上, 強調了太陽傷寒有惡寒,有發熱,病機我們不再重複了。強調了太陽傷寒有身疼痛,身疼痛的病機主要是由寒邪的性質所決定的。寒是主收引的,寒是主凝滯的,所 以寒傷肌表以後,就可以使肌膚的氣血凝滯,肌膚的氣血澀滯,不通則痛。寒傷經表以後,使肌膚的筋脈痙攣,拘急它就疼。所以疼痛是太陽傷寒表實證的一個特徵 性的症狀。

第三組症狀是無汗而喘,無汗是表閉,喘是肺失宣降,由於無汗表閉而導致肺失宣降,結果導致了喘,那麼喘的原因是無汗所造成的。當然第3條還提出了嘔逆,那 是正氣抗邪於表,不能顧護於裡,裡氣升降失調所造成的,所以證候屬於寒邪閉表,衛閉營鬱,治療用麻黃湯,發汗散寒,宣肺平喘。隨後我們談到了第51條,第 52條,第37條,這三條就是強調要用麻黃湯的話,在太陽傷寒表實證都具備的前提下,一定是脈浮的,脈浮提示了正氣不衰,,正氣能夠抗邪於表,這才能使用 純辛溫的發汗的方劑。

阅读全文——共12069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14講

太陽傷寒與麻黃湯的適應症

我們上次課主要講的是桂枝湯加減運用的舉例。我們大體回憶一下,我們講了哪些方證呢?

我們首先談到了桂枝加葛根湯的適應證,它是治療中風,尤其是風邪在太陽經脈,太陽經氣不利的證候。它的臨床表現就由太陽病的一般情況下的頭項痛,發展成了 項背強幾幾,整個後頭部、後項部連及後背,經脈肌肉拘緊不柔和。這種證候一般是由於寒邪傷經脈所造成的。但是我們在講這條原文的時候,它說“反汗出惡 風”,這裡用一個“反”字,就是說和常規的寒邪傷人經脈不一樣,這主要是風邪傷人經脈,所以我們可以診斷為風邪在經,太陽經氣不利,治療用桂枝湯解肌袪 風,調和營衛,加上葛根這個藥,一可以助桂枝湯解表,二可以疏通經脈,袪除經脈中的邪氣,三可以升津液、起陰氣來滋潤經脈,以緩解經脈的拘攣。這就是桂枝 加葛根湯的適應證。我們今天廣泛的用它來治病毒感染引起的,以項背肌肉痙攣為主的一些疾病。在內科雜病方面治療頸肩肌肉緊張綜合症,治療頸椎病等等,都是 可以加減應用的。但是使用的時候,這張方子畢竟是一個偏於溫的一個方子,如果有裡熱的,用的時候,桂枝的量不要太大。

阅读全文——共9999字

Read more
1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