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4月 2015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43講

陽明腑實證 (3)、脾約

上次課以表解的方式跟大家作了三承氣湯的鑒別比較,隨後又學習了調胃承氣湯適應證的原文,小承氣湯適應證的原文,最後談到了大承氣湯適應證的一條原文,我們接著看大承氣湯適應證的原文。

講義111 頁,倒數第二行:“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澀者死,微者,但發潮熱、譫語者,大承氣湯主之,若一服利,則止後服。”這是第212 條。

阅读全文——共10292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42講

陽明腑實 (2)

上次課講到了陽明實證,陽明實證中的陽明腑實證,也就是三承氣湯證。構成三承氣湯一定有兩組證候, (1) 全身毒熱內盛的證候,(2) 腹部的實證體徵。如果只有熱盛,而沒有腹部的實證表現,充其量只能診斷為陽明熱證,如果只有腹部的實證表現,而沒有全身熱毒內盛這樣的證候,充其量只能診 斷為雜病的實證的腹滿,而不能說它是陽明腑實證。所以要診斷為陽明腑實證的話,必須熱盛的症狀和腹部的實證表現,兩組症狀都存在。三承氣湯的適應證在《傷 寒論》的書中條文非常散亂,涉及到的條文也非常多,我們學習的時候不便於歸納總結,所以我在這裡給大家列了一張表。

阅读全文——共9446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41講

講陽明腑實 (1)

上節課講陽明的熱證,陽明的熱證包括了熱在上焦,熱在中焦和熱在下焦,這些證候的成因都是陽明經脈有熱,誤下以後使餘熱入裡所造成的。如果餘熱留擾上焦,出現心中懊憹,出現 心煩,出現但頭汗出,那就是熱鬱胸膈證,我們治療用梔子豉湯清宣 鬱熱。如果熱在中焦,胃熱彌漫的,就是我們上次課所談到的“傷寒,脈浮滑,此表無寒,裡有熱,白虎湯主之。”這叫胃熱彌漫證。同時 我們又在上次課介紹到了白虎湯的另外一個適應證,就是治療三陽合 病、陽明熱盛,出現腹滿身重、難以轉側、譫語、遺尿等等這些臨床表現。對於三陽合病來說,陽明熱盛當然就可以清解陽明之熱為主,也是白虎湯的適應證。如果熱在中焦,胃熱彌漫,熱盛耗氣,熱盛傷 津而造成胃熱彌漫、津氣兩傷的,這是上次課所談到的。

阅读全文——共9876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40講

陽明熱

上次課把張仲景對陽明病篇的概說作了介紹。條文中比較重要的是陽明病的提綱證,“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陽明病的外證也就是陽明裡熱裡實證,表現於外的證候,就是“陽明病外證云何?答曰: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也”,還有一條比較重要的就是陽明病的主要脈像“傷寒三日,陽明脈大”。這三條是仲景為陽明病所寫的概說中的比較重要的三條,其他的做一般瞭解就可以了。

上次課的最後談到陽明本證中的陽明熱證,其中的221條,是講的原本是陽明經脈有熱的一個證候,不能用汗法,不能用溫針,提到了汗後的變證,提到了用火針後的變證,溫針就是火針,最後提到陽明經熱“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這就引出了陽明熱證的第一個證候,熱在上焦。

阅读全文——共12436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39講

陽明病綱要

我們上次課,給陽明病篇作了一個大概的介紹。陽明病的成因可以是陽明經脈直接感受外邪,也可以是邪由其他經傳來。陽明經脈直接感受外邪,叫正陽陽 明,邪由其他經傳來的,比方說由太陽傳來,在《傷寒論》中把它叫做太陽陽明;由少陽傳來的,在《傷寒論》中把它叫做少陽陽明,還是邪氣由太陰外出陽明的。 陽明病的病位主要涉及到足陽明胃腑和手陽明大腸腑,足陽明胃經,實際上也涉及到了手太陽小腸,所以陽明病應當是包括了整個胃腸系統,而在《傷寒論》中用 “胃家”來概括陽明病的病位。

陽明的生理主要是指的胃和腸的生理功能,它們有受納腐熟水穀,轉輸糟粕的作用,其氣以降為順,以通為用,陽明和太陰在組織結構上一膜相連, 它們在經絡上相互絡屬,所以相表裡。一個主受納,一個主運化,納化相依,一個主燥,一個主濕,燥濕相濟,一個主降,一個主升,升降相因,共同完成了水穀的 受納、腐熟、吸收、消化轉輸、排泄的作用,後世醫家把它叫做”後天之本”,是人體的氣血化生之源。這是我們講的陽明的胃腑。至 於陽明經行於頭、面、胸、腹,絡脾屬胃,溝通了脾和胃的表裡關係,而且它的經別上通於心,因此陽明病的病程中出現陽明實熱或者陽明邪熱循經上擾心神的時 候,有心煩,有心中懊憹,甚至使心主語言的功能失常,而出現譫語,陽明的陽氣作用於胃腸道,胃腸道是人體的最內部的器官,所以我們說陽明主裡,陽明陽氣的 功能實際上就是腐熟水穀的功能和變化糟粕的功能。這個陽氣的量在生理上是二陽,這個陽氣也是非常充沛的,後世醫家把它叫做盛陽。關於陽明病的證候分類和治 法,我們上一次課談到它的本證中分了陽明經脈的證候,陽明的熱證、陽明的實證。

阅读全文——共9982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38講

陽明病概說

前一個階段,我們講太陽病脈並治,按照《傷寒論》原書的次序,從今天開始講辨陽明病脈證並治。我們每講一病的原文,要先對這一病篇的主要內容,作一個大概情況的介紹。我們還是先介紹陽明病的概說。

首先,從陽明病的成因來看,陽明經脈是運行於體表的,體表可以直接感受外邪,所以陽明病的成因的第一點,是陽明經脈直接感邪,這種情況在 《傷寒論》中把它叫做“正陽陽明”。陽明經脈直接被風寒邪氣所傷,陽明經的陽氣被鬱,但是陽明是主裡的,也就是說陽明的陽氣,它的作用部位是在人體的內 部,所以陽明經脈受邪以後它這個病程持續時間很短,因為陽明的陽氣,它不走表,它走裡。它不像太陽,太陽的陽氣是作用於體表的,所以太陽經表受邪,正氣抗 邪於表,它這個病程持續時間很長;而陽明經脈受邪,由於陽明的陽氣不作用於體表,所以陽明經脈受邪以後,邪氣可以迅速循經入裡化熱、成實,而形成陽明的熱 證和腑實症。所以陽明經症,在臨床上持續的時間很短。但是在《傷寒論》中也提到,這種由於陽明本經直接感邪而發生的陽明病,叫做“正陽陽明”。邪由它經傳來,哪經的邪氣容易傳入陽明呢?首先是太陽,太陽之邪不解,邪傳陽明,或者是太陽誤治,邪傳陽明,太陽病應當發汗,結果誤用了下法、吐法,或者火療,導致津液耗傷,邪氣就勢入裡化熱、成燥而傳陽明。這種情況在《傷寒論》中把它叫做“太陽陽明”,邪由太陽傳入陽明,叫太陽陽明。

阅读全文——共9757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37講

太陽病類 .、太陽病篇小結

太陽病篇的最後一節是太陽病的類似證。太陽病的類似證它涉及到兩個方證,一個是十棗湯證,一個是瓜蒂散證。因為它們的病程中某些臨床症狀像太陽病,所以在《傷寒論》中放了這兩個雜病,主要是和太陽病相鑒別的。

我們先看十棗湯證,原文的152 條,“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裡未和也,十棗湯主之。”開頭的這一句話“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及可攻之”,它講的是既有太陽表證,又有水飲內停。太陽表證在這裡他沒有說出具體的症狀,那當然應當有發熱、惡風、汗出、脈浮這些臨床表現,“下利,嘔逆”是水飲內停所造成的,水飲內浸腸道而造成的下利,水飲犯胃造成了嘔吐。所以第一句說講的是表證兼水飲內停,應當先解表後攻水。

阅读全文——共9075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36講

痞證 .證、火逆證、太陽病欲愈候

太陽病篇已經接近了尾聲。次課主要講的心下痞證,重點是半夏瀉心湯證、生薑瀉心湯證和甘草瀉心湯證。作為這三個瀉心湯證,它的主證是中焦氣機壅滯,表現了心下痞,或者心下痞硬而滿,或者心下痞硬為主要症狀。向上有胃熱氣逆的嘔吐,乾噫食臭,或者乾嘔心煩不得安。向下有脾寒氣陷的下利,腸鳴,腹中雷鳴,下利如數十行,穀不化等等,這樣一組證候。《傷寒論》作為一個辨證論治的書的話,就需要和心下痞證相類似的一些證候進行鑒別。

上次課的最後談到治利四法,為什麼講治利四法呢?因為半夏瀉心湯、生薑瀉心和甘草瀉心這三個湯證都有下利的表現,所以需要把下利的證候做鑒別。第159 條。瀉心湯可以用於治療下利,什麼樣的下利呢?中焦氣機升降失調,脾寒氣陷的下利。理中湯可以治療下利,治療什麼下利呢?脾陽虛,脾氣虛,運化失司,升降紊亂,寒濕下注的下利。瀉心湯治療下利是通過燮理升降來達到治利的目的的。理中湯一類的方子治療下利是通過溫中補虛來達到治利的目的的。赤石脂禹糧湯可以治療下利,治療的是下焦滑脫,關門不固的下利,是通過澀腸固脫來達到治療下利的目的的。最後談到了用利尿的方法來治療下利,這主要是水走大腸而出現了下利不止,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利小便的方式,使水走前陰,下利的證候就可能得到治癒。上次課最後所舉的治利四法(中的後三法),實際上是和瀉心湯證相鑒別的,我們把它們歸屬於心下痞證的類似證。心下痞證是以心下痞為主證的。

阅读全文——共8784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35講

痞證及其類證

上次課主要講了半夏瀉心湯證。半夏瀉心湯證,是胃氣虛,又受痰邪的干擾,然後使中焦斡旋失司,氣機 壅滯於中焦,而見到了心下痞這樣的主證。同時又有胃熱氣逆的嘔吐,又有脾寒氣陷的下利,治療用半夏瀉心湯,辛開苦降,和中降逆消痞。半夏瀉心湯這張方子, 由七個藥所組成,在組方上很有特色,它既有辛開、苦降、甘調並用,也有黃芩、黃連來清上熱,乾薑、甘草來溫下寒,半夏化痰而降逆止嘔,還有人參、甘草、大 棗來調和中州,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寒熱並用、攻補兼施的方子,今天我們在臨床上廣泛的用於治療各種慢性的胃腸炎。

阅读全文——共8496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34講

心下痞證(2)

上次課講的是心下痞證,所謂心下痞證是指以心下痞這個症狀為主證的一組證候,心下痞是一個自覺症狀,它是指病人自覺心下,也就是上腹部(胃脘部)自覺堵塞脹滿不通的一個自覺症狀,如果這個證候是以心下痞為主要臨床表現,這樣的證候就叫做心下痞證。

中焦是人體的半上半下之樞,心火的下交,腎水的上奉,肺氣的肅降,肝氣的生發,胃氣的降濁,脾氣的升清,都要通過中焦。而且中焦胃氣對人體 的陰陽、氣血、水火、氣機的升降,有主動的調節和控制作用。我們把這種中焦對人體的陰陽、氣血、水火、氣機的升降的主動的調節和控制作用叫做中焦的斡旋作用。當胃氣虛,或由於邪氣的干擾或者既有胃氣虛又有邪氣的干擾,導致中焦斡旋失司,中焦就會出現樞機不利、氣機壅滯,因此就出現了心下痞這樣的一個主證。

阅读全文——共9100字

Read more
1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