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萬山講《傷寒論》第63講
63 厥陰病提綱、上熱下寒證(1)
上次課對厥陰病做了大概的介紹。六經病篇最後一篇是厥陰病。厥陰病原文一共有56條。這56條從我們現在看到的《傷寒論》的原書來看,證候錯綜複 雜,變化多端,或寒或熱,或虛或實,有許多根本它就不是病在厥陰肝和心包的證候。所以經方大家陸淵雷,曾經有過一句話,“厥陰病篇盡是千古疑案”,無可研 索。在趙開美翻刻宋版《傷寒論》,辨厥陰脈證並治這個題目下,也幾個小字:“厥利嘔噦附” ,所以我們現在基本上可以認定,王叔和在收集、整理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等編到厥陰病篇的時候,他發現厥陰病的原文太少,它和其他病篇似乎不能夠匹配, 於是乎他就把厥、利、嘔、噦,另外一篇治療雜病的內容,附到了厥陰病篇。厥、利、嘔、噦為什麼可能附到厥陰病篇? 除了我們剛才所說的,王叔和所見到的厥陰病篇的條文比較少之外,另外,厥證儘管可以是各種各樣的原因所造成的,可是厥證本身無論是陰陽氣的不足,還是有形 病理產物的阻滯,還是氣機的鬱遏,之所以造成手腳發涼,那都和陰陽氣在不能順接於手足有關。陰陽氣在不能順接於手足,這和肝的疏泄機能也有一定的關係。所 以把厥證附在厥陰病篇有它一定的道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