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萬山講《傷寒論》第33講
心下痞證 (1)
上次課臟結證沒有講完,臟結證是內臟陽虛,陰寒內凝,正衰邪實的一種表現, 臟結證還有一條原文,第 167 條(講義79頁),“病脅下素有痞,連在臍旁, 痛引少腹入陰筋者, 此名臟結,死”。病人平素脅下有痞塊。《傷寒論》裡所說的痞,在許多情況下,是指的一個自覺症狀,是指心下,也就是胃脘部自覺脹滿堵塞不通的一個自覺症狀,但是在167條所說的這痞,不是一個自覺症狀,而是指一個腫塊。要注意呀,這個痞是指一個腫塊。“脅下素有痞” 是指腫大的肝脾,連在臍旁。我們在城裡很難見到這種病,特別是在寄生蟲病發生的地方,有時候脾大到什麼程度?脾不是在左側嗎?脾能大過臍中線,跑到臍中線 的右側,巨大的肝脾腫大,這裡所說的“ 病脅下素有痞,連在臍旁”,這就是那巨大的肝脾腫大。這是病程日久,寒積內凝,氣血壅結所造成的。臟結證,病程日久,寒邪內凝,氣血壅結所造成。連在臍 旁,腫塊連到臍旁。當病証發作的時候,這個腫塊疼痛,痛引少腹,一直連及到少腹部也痛,疼痛向少腹部放散。“入陰筋”,陰筋大家看注解,是指外生殖器,所 謂入陰筋,是指使陰筋孿縮。因為叫陰筋,所以這證候也叫縮陰證。這種病症多見於男性,男性的睪丸,男性的陰筋,縮到腹部。這是由於腹部筋脈的劇烈痙攣給牽引進去的。所以叫“痛引少腹入陰筋” ,使陰筋入。而男性的外生殖器,有叫陽具,所以有的書有把它叫做“縮陽證” 。縮陰證也罷,縮陽證也罷,都是指的使陰筋攣縮。 “此名臟結,死” ,說這就是臟結,它的預後不良。這個證候是內臟陽衰,陰寒凝結,氣血壅滯,氣滯血瘀,最後寒邪很盛,使三陰筋寒凝,痙攣,疼痛,出現了這種情況,在古代應 當說這是一個由肝脾巨大腫大的一個病證,病程晚期以後所出現的一種症狀,血瘀,陰血枯竭,真陽衰微,經脈拘攣這些症狀,所以它的預後是不良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