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中醫學習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69講

辨陰陽易差後勞複病證並治(1)

前面講了六經病證辨,也談了六經病證後面所附的霍亂病脈證病治辨,《傷寒論》10 卷22 篇,我們通常所說的398 條、112 方是指的從“辨太陽病脈證病治上第五”到“辨陰陽易差後勞複病脈證病治第十四”,這10 篇內容,這10 篇內容,注家們把它叫做潔本,清潔的“潔”。因為從明朝以後,《傷寒論》10 卷22 篇前面4 篇是辨脈、平脈、傷寒例、痙濕暍,後面8 篇是“可與不可”。 從明朝方有執以後認為前面的4 篇是王叔和編的,後面這8 篇又是王叔和重新給整理,用另外一種形式來表述六經病證的,他只不過是用治法“可與不可”來表述六經病證,所以就認為中間這10 篇才是真正的《傷寒論》的核心內容。當然方有執、俞嘉言、程應旄這些人,他們的觀點,我們今天也要另外看。從歷史上來看許多注家對方有執、俞嘉言諸家的這 種認識也是有不同見解的。但是從此之後,人們就把中間這10 篇內容當作學習《傷寒論》的重點,這倒是事實,直到今天仍然是取這10 篇的原文進行選擇、進行注釋,作為大學中的教材。也做為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主要是主治醫師的考試,作為考試的範圍。因此,我們所說的《傷寒論》最後一篇,不 是那個“辨發汗吐下後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而是指的“辨陰陽易差後勞複病脈證並治第十四”,我們今天就講最後一篇。它的篇名叫“辨陰陽易差後勞複病脈證並治”。

阅读全文——共8981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68講

辨霍亂病證並治

前一段我們六經病篇講完了。講義裡的六經病篇之後,附了兩篇內容。一篇是辨霍亂病脈證並治,另外一篇是辨陰陽易差後勞複病脈證並治。 為什麼把霍亂病放到了六經病篇之後,因為霍亂病在起病之初,它也有表證。正因為它起病之初有表證,放到了六經病篇之後,來和傷寒病相鑒別。我們先看霍亂病 篇,講義的213 頁,霍亂這個名字是怎麼來得? 霍是什麼意思呢?霍,忽也。唐代有一個大學問家,他也是個和尚,叫慧琳,寫過一本書叫《一切經音義》。他說,“忽轉為霍,急疾之貌也” 。所以霍亂的霍,就是突然發生的。亂是什麼呢?是指的升降逆亂。也就是說起病之初,發病突然,突然出現的以吐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這個徵候,古代就把它叫做 霍亂。本來應當是用那個忽然的“ 忽”的,但“忽”和“ 霍”一聲之轉,古人就用了這個“ 霍”字。霍亂的名字就是這麼來的。

阅读全文——共11119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67講

辨嘔吐、辨預後、厥陰病篇小結

我們上一次課,講的是厥陰病篇的一部分內容。厥陰病篇,還剩一點點,我想,我們把剩下的這一點內容講完了之後,再把厥陰病篇作一個系統的小結。所以我們在這裡就不對上次課所講的內容作歸納作總結了。

上次課的最後,我們談到了厥陰病篇所附的下利的證候和嘔吐的證候,無論是下利的證候也罷,還是嘔吐的證候也罷,都是或寒或熱,或虛或實,都 具有兩極轉化的特點,我還應當說明的是這些證候,它有的根本就沒有涉及到肝,沒有涉及到心包,沒有涉及到厥陰經,它不應當是厥陰病,不是厥陰病為什麼附到 厥陰病篇呢,這就是後世的人,或者是王叔和在整理《傷寒雜病論》的時候,他看到厥陰病篇的原文比較少,所以他就把厥利嘔噦一篇的內容附到了厥陰病篇。但是 我們驚奇的看到他附到厥陰病篇的這些厥利嘔噦的證候,同樣具有或寒或熱,或虛或實,這種兩極轉化的特徵,因此呢它和厥陰病的特點有相吻合的地方。所以附在 厥陰病篇,也有它的一定的內在的聯繫。

阅读全文——共10093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66講

66 辨下利、辨嘔吐

上次課重點講的是厥陰病篇的厥證。厥做為一個症狀來講,指的是手足厥冷,導致手足厥冷的可以是多種原因,但是在《傷寒論》中它說,“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337)” 用陰陽氣不相順接來概括所有厥證的病機。所謂陰陽氣不相順接,是指的人體的陰精陽氣,不管是由於什麼原因,而不能夠營養四肢末梢,這就叫陰陽氣不相順接。 或者是陰精陽氣的不足,或者是病理產物的阻滯,或者是氣機的鬱遏,使陰精、陰血或者陽氣不能外達於四末,這就叫陰陽氣不相順接。這就是造成手足厥冷的基本 病機。

阅读全文——共8520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65講

65 厥逆證

厥陰病我們上次談了厥陰病的寒熱錯雜證,其中烏梅丸的適應證,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的適應證,是我們應當掌握的重點。我們也談了厥陰的厥熱勝複證, 所謂厥熱勝複證是從臨床症狀上來看,發熱和厥冷、下利交替發生,發熱提示陽氣佔優勢,厥冷和下利提示陽氣衰退。在厥陰病篇,就以厥利和發熱天數多少的對 比,來判斷這個病人是陽氣佔優勢呢,還是陽氣衰退佔優勢。以此來判斷這個病是往好的方面轉化,還是往壞的方面轉化。我們上次課最後也談到了,這到底是一個 什麼病證?到今天還沒有一個定論。留給大家今後去做研究。

阅读全文——共9729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64講

64 厥陰上熱下寒證(2)、厥熱勝復證

上次課主要講了厥陰病的提綱證。“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蚘,下之利不止。 (326)”這個證候是寒邪鬱遏厥陰相火,厥陰相火鬱極乃發,相火上衝,因此就出現了心中疼熱,氣上撞心的臨床表現。消渴是厥陰鬱火傷津的表現。飢是厥陰 鬱火橫逆犯胃,所以他有一種煩餓的感覺,不是胃有熱則消穀善飢嗎?不欲食呢,是厥陰陰寒未退,陰寒犯脾,陰寒運化失司,所以不欲食,這個證候,熱是真熱, 寒是真寒,所以不能看到他有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而當做一個實熱症狀,用苦寒瀉下藥。用苦寒瀉下藥以後,必然更助下寒,更傷脾陽,而出現下利不止的 變證。

阅读全文——共11392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63講

63 厥陰病提綱、上熱下寒證(1)

上次課對厥陰病做了大概的介紹。六經病篇最後一篇是厥陰病。厥陰病原文一共有56條。這56條從我們現在看到的《傷寒論》的原書來看,證候錯綜複 雜,變化多端,或寒或熱,或虛或實,有許多根本它就不是病在厥陰肝和心包的證候。所以經方大家陸淵雷,曾經有過一句話,“厥陰病篇盡是千古疑案”,無可研 索。在趙開美翻刻宋版《傷寒論》,辨厥陰脈證並治這個題目下,也幾個小字:“厥利嘔噦附” ,所以我們現在基本上可以認定,王叔和在收集、整理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等編到厥陰病篇的時候,他發現厥陰病的原文太少,它和其他病篇似乎不能夠匹配, 於是乎他就把厥、利、嘔、噦,另外一篇治療雜病的內容,附到了厥陰病篇。厥、利、嘔、噦為什麼可能附到厥陰病篇? 除了我們剛才所說的,王叔和所見到的厥陰病篇的條文比較少之外,另外,厥證儘管可以是各種各樣的原因所造成的,可是厥證本身無論是陰陽氣的不足,還是有形 病理產物的阻滯,還是氣機的鬱遏,之所以造成手腳發涼,那都和陰陽氣在不能順接於手足有關。陰陽氣在不能順接於手足,這和肝的疏泄機能也有一定的關係。所 以把厥證附在厥陰病篇有它一定的道理。

阅读全文——共10351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62講

少陰咽痛證(2)、少陰病篇小結、辨厥陰病證並治概說

我們上一次課的最後談到了少陰咽痛證,少陰咽痛證的第一個證候是豬膚湯證,這個證候的基本成因和病機是由於一個慢性的下利,下利日久真陰耗傷,虛火循經上擾,因此出現了胸滿,心煩,咽痛,用豬膚湯“清浮熱,潤喉嚨”,治療咽喉疼痛。

咽痛證的第二個證候是:“甘草湯證”和“桔梗湯證”。在《傷寒論》中用甘草,其他方劑中用的都是炙甘草,而只有甘草湯和桔梗湯用的是生甘草。生甘草有清解陰經毒熱的功效,從其他書中來看,凡是“毒熱聚於陰經”的,差不多都會用到生甘草。比方說:會陰部的膿腫,會陰部是諸多陰經所過的部位,這個部位的膿腫,中醫把它叫做“海底發”,用一味生甘草濃縮、熬膏,叫“國老膏”,用“國老膏”治療“海底發”,就是取一味生甘草,“清解陰經毒熱”的功效。又比方說,有人用李東垣的升陽散火湯,來治療牙髓炎,中醫把牙髓炎叫作“骨槽風”,升陽散火湯裡頭是生甘草和炙甘草都在用,他用炙甘草來“調和諸藥,保護中焦”,他用生甘草來“清解陰分的毒熱,陰經的毒熱”。所以《傷寒論》中的甘草湯,用一味生甘草來清解少陰陰經中的毒熱,如果用生甘草,咽痛沒有緩解的話,再加桔梗來開喉痹,止咽痛。

阅读全文——共8541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61講

少陰急下證、陰鬱證、傷津動血證、少陰咽痛證(1)

關於少陰病的兼變證,上次課談到了太少兩感,也就是少陰兼有太陽病,所謂太少兩感,是太陽和少陰同時感受外寒,它的臨床證候有太陽病的發熱,頭疼,身疼,有少陰陽虛的脈沉,我們特別要劃定一個界限,就是少陰病僅僅是脈沉,如果這個少陰病出現了“下利清穀,完穀不化,四肢厥冷,脈微細” 的話,那我們不能夠按照太少兩感溫經發汗的方法來治療,必須先用四逆湯來回陽救逆,等裡陽恢復以後;如果表邪還沒有解除,那就再解表。所以對於太少兩感這 個證候,裡陽虛的程度應當是很輕很輕,只有脈沉,這個時候可以用溫經發汗的方法,《傷寒論》提供了兩個方子,如果是太少兩感的初期,那就用麻黃細辛附子湯 溫經發汗,表裡同治,如果兩三天以後,這個症狀還是持續存在,那就用麻黃附子甘草湯溫經微發汗,把細辛去掉,加上甘草,使藥物作用更加溫和,如果用上這兩 個方子,這個病還是沒好,這個時候儘管裡虛寒的證候還沒有進一步加重,但是那就不要再用溫經發汗的方法了,那就直接用四逆湯,先溫裡,後解表,因此,仲景 在治療太少兩感的過程中是非常小心翼翼的,這是關於太少兩感的複習。

阅读全文——共12767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60講

60 少陰寒化證預後、少陰熱化證、太少兩化證

少陰寒化證我們講完了之後,應當講一講少陰寒化證的預後。看講義174頁,287條:少陰病,脈緊,至七八日,自下利,脈暴微,手足反溫,脈緊反去者,為欲解也,雖煩下利,必自愈。這 個少陰病是真陽衰微的少陰病,還是寒盛傷陽的少陰病?我問大家,是真陽衰微的少陰病?還是寒盛傷陽的少陰病?真陽衰微的少陰病應當是脈微細,但欲寐,現在 脈緊,和我們前面所說的脈陰陽俱緊那個少陰病不是一樣的嗎?所以這是寒盛傷陽,以邪氣盛為主。以邪氣盛為主著這種少陰病,它就可能會自愈。 真陽衰微的少陰病是不能夠自愈的。所以至七八日, 自下利,這個自下利是怎麼回事呢?不是真陽虛衰,火不暖土,是腎陽恢復以後,驅除體內的寒濁邪氣外出的表現,脈暴微, 脈由緊,這是邪氣盛,突然轉得不緊了,這微是和緊相對的。突然轉得不緊了, 這提示了寒邪退,所以下利是寒邪排出體外的表現,脈由緊得不緊了,轉弱了,這正是小則平,《黃帝內經》所說的,“大則病進”,脈大病就發展, “小則平”,脈由大而變小,這是邪氣退的表現。手足反溫,那是寒邪退,陽氣得以伸張,所以手腳就轉暖了。 脈緊反去者,這不正是提示了邪氣退嗎?為欲解也,雖煩,正邪相爭,有一點煩,但是這個下利,必自愈。你把寒濕邪氣驅除出體外了,這個下利,自個就好了。陽氣也得以伸張,就完全恢復了 。這是少陰寒化證的一種自愈證。這個證後,它不是以正虛為主,而是以邪盛為主的。

阅读全文——共9680字

Read more
1 55 56 57 58 59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