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中醫學習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49講

小柴胡湯的適應(2)

 

上一次課主要講了小柴胡湯的適應症之一,第96 條。少陽經腑受邪、樞機不利而出現的一組證候,它以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為主證。如果再和少陽病篇提綱證所說的口苦、咽乾、目眩結合起來的話,這就是少陽病的七個主證:口苦、咽乾、目眩、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再加上我們前面提到的脈弦細,它是少陽病的主脈。這七個主要症狀和一個主脈,我們應當把它的症狀表現,把它的每個症狀的病機都應當嫺熟於胸中,都應當很好的掌握。

阅读全文——共10110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48講

少陽病綱要、小柴胡湯的適應(1)

上堂課我們紹少陽病的病位,它涉及到足少陽膽經、足少陽膽腑和和手少陽三焦腑。少陽病的成因可以由外邪直接侵犯少陽經而發病,也可以由太陽邪氣傳入少陽, 還可以由厥陰臟邪還腑,陰病出陽而形成。上節課講了少陽的有關生理,說少陽經脈行於頭身的兩側,絡肝屬膽,溝通了肝膽的表裡關係,也說少陽的經別過季脅、 佈胸腔、過心臟,季脅、胸腔都屬於少陽所主,又溝通了心膽相關的聯繫。至於少陽膽腑,歸納它四項功能,藏精汁、喜疏泄、主決斷、寄相火。少陽膽腑的功能正常和和脾胃的升降、脾胃的納化功能有密切的關係。少陽膽腑的這種疏泄功能正常對全身五臟六腑的新陳代謝具有促進和調節的作用,對情志也具有調暢作用。大家應當能夠理解少陽病它所關乎的是全身臟腑的、精神情志的這些正常的功能的發揮。

阅读全文——共9598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47講

少陽病概說

前面我們把三陽病的太陽病和陽明病談完了,今天接著講三陽病的最後一經病─少陽病。講少陽病的原文之前,仍然要把少陽病的大概情況作一個介紹,這就是少陽病的概說。

第一,談少陽病的病變部位。從《傷寒論》的原文來看,少陽病涉及到了足少陽膽經,涉及到了足少陽膽腑,涉及到了手少陽三焦。

阅读全文——共9022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46講

陽明濕熱發黃證

上次課講的是陽明濕熱發黃證。陽明濕熱發黃證是陽明之熱和太陰之濕相合,鬱結在體內以後所造成的發黃。上節課的最後我們談到了治療陽明濕熱發黃所用的基本方是茵陳蒿湯, 也提到了茵陳蒿湯這張方子在臨床使用的時候,首先要注意這三個藥要同時用。如果說不用大黃,它的利膽、催膽、退黃的效果就會比較差。我們也提到用茵陳蒿湯 治療濕熱發黃,應當連續用藥,一直用到黃疸消退。如果說黃疸沒有完全消退你就中途停藥,容易造成病情的反復,黃疸的反跳。

接著看第260 條:“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茵陳蒿湯主之。”外感病七八天的時候,出現了身黃如橘子色,病情發生的新的變化,“小便不利”是濕不得泄,“腹微滿”是濕熱壅滯氣機,腹部氣機不暢,這些症狀的病機,上次課都談到了。

阅读全文——共8485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44講

津虧便結、下法辨證和禁例

上次課談了陽明實證的腑實證的部分和脾約證的部分。陽明腑實證我們已做過多次的複習和總結。關於脾約證, 主要是胃陽盛而脾陰虛。脾有為胃輸布津液的功能。所謂為胃輸布津液的功能,一方面是把胃腸道的水穀精微和水液通過吸收向全身輸布。另一方面是把津液還入胃 腸道,使糟粕能夠滋潤下行。可是當胃陽盛而脾陰虛的時候,脾只能把津液吸收走,而不能夠把津液還入胃腸道,也就是說脾為胃行津液的這種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制 約,這樣的話水液就偏滲於膀胱,出現了小便數多,大便就出現了乾燥。這個症狀,在傷寒論中叫“其脾為約”,後世醫家把他叫脾約證,治療用麻子仁丸來潤腸通便。這就是後世所說的“潤下法”。這是上次課講到的內容。

阅读全文——共12864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43講

陽明腑實證 (3)、脾約

上次課以表解的方式跟大家作了三承氣湯的鑒別比較,隨後又學習了調胃承氣湯適應證的原文,小承氣湯適應證的原文,最後談到了大承氣湯適應證的一條原文,我們接著看大承氣湯適應證的原文。

講義111 頁,倒數第二行:“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澀者死,微者,但發潮熱、譫語者,大承氣湯主之,若一服利,則止後服。”這是第212 條。

阅读全文——共10292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42講

陽明腑實 (2)

上次課講到了陽明實證,陽明實證中的陽明腑實證,也就是三承氣湯證。構成三承氣湯一定有兩組證候, (1) 全身毒熱內盛的證候,(2) 腹部的實證體徵。如果只有熱盛,而沒有腹部的實證表現,充其量只能診斷為陽明熱證,如果只有腹部的實證表現,而沒有全身熱毒內盛這樣的證候,充其量只能診 斷為雜病的實證的腹滿,而不能說它是陽明腑實證。所以要診斷為陽明腑實證的話,必須熱盛的症狀和腹部的實證表現,兩組症狀都存在。三承氣湯的適應證在《傷 寒論》的書中條文非常散亂,涉及到的條文也非常多,我們學習的時候不便於歸納總結,所以我在這裡給大家列了一張表。

阅读全文——共9446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41講

講陽明腑實 (1)

上節課講陽明的熱證,陽明的熱證包括了熱在上焦,熱在中焦和熱在下焦,這些證候的成因都是陽明經脈有熱,誤下以後使餘熱入裡所造成的。如果餘熱留擾上焦,出現心中懊憹,出現 心煩,出現但頭汗出,那就是熱鬱胸膈證,我們治療用梔子豉湯清宣 鬱熱。如果熱在中焦,胃熱彌漫的,就是我們上次課所談到的“傷寒,脈浮滑,此表無寒,裡有熱,白虎湯主之。”這叫胃熱彌漫證。同時 我們又在上次課介紹到了白虎湯的另外一個適應證,就是治療三陽合 病、陽明熱盛,出現腹滿身重、難以轉側、譫語、遺尿等等這些臨床表現。對於三陽合病來說,陽明熱盛當然就可以清解陽明之熱為主,也是白虎湯的適應證。如果熱在中焦,胃熱彌漫,熱盛耗氣,熱盛傷 津而造成胃熱彌漫、津氣兩傷的,這是上次課所談到的。

阅读全文——共9876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40講

陽明熱

上次課把張仲景對陽明病篇的概說作了介紹。條文中比較重要的是陽明病的提綱證,“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陽明病的外證也就是陽明裡熱裡實證,表現於外的證候,就是“陽明病外證云何?答曰: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也”,還有一條比較重要的就是陽明病的主要脈像“傷寒三日,陽明脈大”。這三條是仲景為陽明病所寫的概說中的比較重要的三條,其他的做一般瞭解就可以了。

上次課的最後談到陽明本證中的陽明熱證,其中的221條,是講的原本是陽明經脈有熱的一個證候,不能用汗法,不能用溫針,提到了汗後的變證,提到了用火針後的變證,溫針就是火針,最後提到陽明經熱“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這就引出了陽明熱證的第一個證候,熱在上焦。

阅读全文——共12436字

Read more
1 57 58 59 60 61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