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萬山講《傷寒論》第29講
陰陽兩虛證
下面講太陽變證的陰陽兩虛證。陰陽兩虛證的第一組證候,是芍藥甘草湯證和甘草乾薑湯證,原文第29 條。講義第62 頁:“傷寒,脈浮,自汗出”。其實我們學到這裡,大家讀原文己經有能力來分析病機了,“脈浮,自汗出”,脈浮顯然是一個太陽表證。“自汗出,小便數”, 自汗出也是太陽表證,是風陽傷衛陽,衛外失司,風主疏泄,使營陰外越的一種表現。底下的小便數就是小便的次數多,這是陽不攝陰,有了陽虛的特徵。這個陽 虛,氣化失司,可以表現為小便不利,小便少。陽虛,陽不攝陰,也可以表現為小便清長,小便多。同樣一個陽虛的病機,在臨床的症狀表現上,可以有兩種不同的 情況。“小便數”,是陽虛,陽不攝陰。這種陽不攝陰的小便多,常常是表現在夜間。“心煩”,是陰虛虛火擾心,“微惡寒”,是表邪未解,所以這是一個陰陽兩虛而表未解的證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