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中醫學習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19講

表鬱輕證、太陽蓄水證(1)

我們前面討論了太陽表症、風寒表症有汗的用桂枝而禁用麻黃,無汗的用麻黃湯而禁用桂枝湯,似乎有汗和無汗之間是截然不同的。當然是截然不同的了,桂 枝湯和麻黃湯之間是不能混用的,可是在臨床上我們卻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表有寒邪閉鬱,寒邪並不重,病症的時間已經長了,營衛之氣已經有所不足,在這種情 況下,用桂枝湯不能夠宣散體表的寒邪,用麻黃湯又怕更傷營衛之氣,用桂枝也不合適,用麻黃也不合適,所以張仲景就把兩個方子結合起來,減小它的劑量,這就 是我們下面要講到的桂枝麻黃合半湯和桂枝二麻黃一湯。

阅读全文——共10306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17講

傷寒兼證(2)

上次課的最後,談到了大青龍湯這張方子是發汗力量最強的一張方子,一旦吃了第一次以後,如果已經出了汗了,即使病情有輕度的反復也不要再用。

我們學校有一位老前輩,在好些年前就跟我說,你是講《傷寒論》的,在講《傷寒論》中的大青龍湯證的時候,一定要提醒大家只要出了一次汗了, 就不要再給他用大青龍湯。他說他年輕的時候在南方行醫。他的一個遠房親戚,發燒、身痛、胸悶、煩躁,請他去看病,他覺得這是一個典型的大青龍湯證,就開了 一會大青龍湯,而且特別告訴他,吃完了出了汗就不要再吃了。這是上午看的病,下午,因為那時候個體行醫總是要出診,出診回來,路過親戚的家門口,看到那親 戚坐著籐椅,在房子外面乘涼,說你怎麼樣,燒退了沒有?他說:你的藥真好,出了一大身汗,現在胸也不怎麼悶了,心也不那麼煩了,好像也不怎麼發燒了,你放 心吧。他說,那你就不要再吃第二次了,他說我已經把藥渣倒掉了。這是正午的事,到了半夜的時候,這個醫生聽到了急促的敲門聲,把他吵醒了。開門一看,是那 個病人的妻子,她非常的驚慌,說你快去看看吧。怎麼回事?他到了晚上又有點發燒,又有點心煩,特別可惜把那個藥倒掉了。他非得讓我拿著這個藥方到鎮上去抓 藥,我到藥店抓藥,藥店的人說,這是上午王先生的方子,已經抓了,王先生只說一付,沒有他的簽字,我不能給你抓藥。那時候藥店是對病人負責,沒有醫生的簽 字,就不能再給它抓藥,不像現在,想辦法讓你多抓。後來她沒有辦法,托一個親戚走後門,到另外一個藥店抓了一付藥,回去煮上吃,吃完了就沒有想到大汗淋漓 不止,到現在手腳也涼了,眼睛也不睜了,話也不能說了,快去看看。這位年輕的大夫,心裡知道大事不好。那個時候大概是30年代,輸液的技術傳入中國沒多 久,他自己還不會,他自己的一個朋友是學西醫的,會輸液,趕快把那個朋友半夜又把他叫起來,兩人一起帶著輸液瓶子,到病人家裡。到那裡一看,脈也摸不到 了,輸液,血管也全癟了,亡陰脫水,血壓下降,流體就沒輸進去。他們兩個也不會靜脈血管切開,那時候也不知道靜脈血管切開這個技術,病人就這樣死掉了。所 以這位老前輩就以這個例子告訴我,真正的是大青龍湯證,吃了一次,出了汗了,即使病情有所反復,也不要再用大青龍湯。

阅读全文——共8499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16講

傷寒兼證(1)

上節課的最後,我們講到了麻黃九禁的最後一條,還沒有給它作小結。所謂麻黃九禁是《傷寒論》中禁用辛溫發汗的9條原文,我們把這9條原文,每一條用一個字來概括,這就是我們寫在這裡的,咽、淋、瘡、衄、血、汗、寒,剩下的兩條,我們分別用三個字來概括,尺脈遲和尺脈微。 這裡所說的“咽”,是咽喉乾燥者不可發汗,這裡所說的“淋”是淋家不可發汗,“瘡”是瘡家,“衄”是衄家,這裡說的“血”是亡血家,所以的“汗”是汗家, 自汗或者盜汗的人,這裡所說的“寒”是胃中寒,中陽不足,這裡所說的“尺脈遲”提示了陰血不足,而“尺脈微”提示了陽氣不足。

阅读全文——共11865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15講

麻黃湯的適應症與禁忌症

我們上次課講到了麻黃湯適應證的第一個證候,就是太陽傷寒表實證。太陽傷寒表實證它的主要內容見第3條,第35條。第3條、第35條在臨床症狀上, 強調了太陽傷寒有惡寒,有發熱,病機我們不再重複了。強調了太陽傷寒有身疼痛,身疼痛的病機主要是由寒邪的性質所決定的。寒是主收引的,寒是主凝滯的,所 以寒傷肌表以後,就可以使肌膚的氣血凝滯,肌膚的氣血澀滯,不通則痛。寒傷經表以後,使肌膚的筋脈痙攣,拘急它就疼。所以疼痛是太陽傷寒表實證的一個特徵 性的症狀。

第三組症狀是無汗而喘,無汗是表閉,喘是肺失宣降,由於無汗表閉而導致肺失宣降,結果導致了喘,那麼喘的原因是無汗所造成的。當然第3條還提出了嘔逆,那 是正氣抗邪於表,不能顧護於裡,裡氣升降失調所造成的,所以證候屬於寒邪閉表,衛閉營鬱,治療用麻黃湯,發汗散寒,宣肺平喘。隨後我們談到了第51條,第 52條,第37條,這三條就是強調要用麻黃湯的話,在太陽傷寒表實證都具備的前提下,一定是脈浮的,脈浮提示了正氣不衰,,正氣能夠抗邪於表,這才能使用 純辛溫的發汗的方劑。

阅读全文——共12069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14講

太陽傷寒與麻黃湯的適應症

我們上次課主要講的是桂枝湯加減運用的舉例。我們大體回憶一下,我們講了哪些方證呢?

我們首先談到了桂枝加葛根湯的適應證,它是治療中風,尤其是風邪在太陽經脈,太陽經氣不利的證候。它的臨床表現就由太陽病的一般情況下的頭項痛,發展成了 項背強幾幾,整個後頭部、後項部連及後背,經脈肌肉拘緊不柔和。這種證候一般是由於寒邪傷經脈所造成的。但是我們在講這條原文的時候,它說“反汗出惡 風”,這裡用一個“反”字,就是說和常規的寒邪傷人經脈不一樣,這主要是風邪傷人經脈,所以我們可以診斷為風邪在經,太陽經氣不利,治療用桂枝湯解肌袪 風,調和營衛,加上葛根這個藥,一可以助桂枝湯解表,二可以疏通經脈,袪除經脈中的邪氣,三可以升津液、起陰氣來滋潤經脈,以緩解經脈的拘攣。這就是桂枝 加葛根湯的適應證。我們今天廣泛的用它來治病毒感染引起的,以項背肌肉痙攣為主的一些疾病。在內科雜病方面治療頸肩肌肉緊張綜合症,治療頸椎病等等,都是 可以加減應用的。但是使用的時候,這張方子畢竟是一個偏於溫的一個方子,如果有裡熱的,用的時候,桂枝的量不要太大。

阅读全文——共9999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13講

桂枝湯的加減應用(2)

我們上次課的最後談到了桂枝湯的加減應用舉例。我們談的第一個方證是桂枝加葛根湯證。桂枝加葛根湯的適應證主要是治療風邪在經,太陽經氣不利,它的 臨床表現是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風這樣一個證候。由於風邪在太陽經脈,太陽經氣不利,它的臨床表現就以太陽病的頭項強痛、頭疼,項強,一直連及後 背拘緊不柔和。

使用桂枝湯解肌袪風,調和營衛,加葛根以後,葛根在這個方子裡作用有三,一是助桂枝湯解肌袪風,解表,這樣就增強了桂枝湯的發汗力量,所以服桂枝加葛根湯 的時候就不用喝熱稀粥了,當然還要蓋被子保溫;葛根的第二個作用是疏通經脈,驅除經脈中的邪氣;葛根的第三個作用是升津液、起陰氣來滋潤經脈,因為凡是經 脈拘攣的證候,都有津液不能滋潤的因素。因此治療經脈拘攣這種證候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護陰液,而且必要的時候要加滋津、潤燥、解痙這樣的藥物。所以葛根 在桂枝加葛根湯中是一個非常主要的藥物。這張方子,我們看它的藥物組成和煎服方法。

阅读全文——共11108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12講

桂枝湯的禁忌症、桂枝湯的加減應用

上一次課,我們一直在講桂枝湯的適應證。我們講義上把桂枝湯在太陽病篇的適應證的條文都羅列起來了,我按照它的適應範圍,大體作了這麼一些歸類。我們剛才讀原文的時候,讀完第44 條以後就讀到56 條,中間有一條原文我們沒有讀,就是第45 條,現在回頭來看看45條。

講義的第18 頁,“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復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在外,當須解外則愈,宜桂枝湯。”太陽病應當汗解,如果先用了發汗的方法,(表邪)沒有解除的話,也許是病重藥輕,也許是這個人的特殊的體質,一汗不解,你可以再汗。結果你一看一汗不解就著急了,“而復下之”,這個“復”字當“反”字來講。反復反復是個同義詞,你怎麼知道當“反”字來講?因為後面說“而反下之”, 你就知道原來這個“復”當“反”字來講。你反而用了下法,所以他強調了“脈浮者不愈”,這個脈浮病不好是病在表的緣故,浮為在外,你反而用了下法,當然這 個病就不會好了。在這種情況下,脈浮,病在外,要解表的話,還能用麻黃湯嗎?不能用麻黃湯了。所以這一條,45 條,就屬於我們這裡所說的表證汗、下後,正氣受挫,表證仍在這個範圍。

阅读全文——共11733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11講

桂枝湯的適應症

我們上一次課主要講了太陽中風的臨床表現、病因病機、治法用方。太陽中風證主要是風邪襲表、衛強營弱、營衛失和的證候。它的臨床表現,我們 歸納第2 條、第12 條的內容,它有發熱、汗出、惡風寒、脈浮緩、鼻鳴、乾嘔等等。既然是風邪襲表、衛強營弱、營衛失和,所以我們在治療上就用桂枝湯,解肌袪風,調和營衛。

在上一節課講到了桂枝湯的藥物組成,講到了桂枝湯的方義,也講了服桂枝湯以後在護理上的具體要求。桂枝湯這張方子,養正力大,發汗力弱,如 果我們要想用它達到發汗的效果,一定要配合喝熱稀粥,而且要蓋被子保溫。太陽病主要是表證,我們學太陽病的治療,主要要學習汗法。因此發汗的方法,發汗的 要求,我們就必須應該掌握。在這個問題上,第12 條桂枝湯方後的那段注文,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全文——共11484字

Read more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10講

太陽中風証治

上次我們談了,”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發於陽者,七日愈,發於陰者, 六日愈”,談到了七日愈和六日愈的問題.一個外感病是不是七日愈、六日愈呢?隨後我們談了第八條,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所謂行其經盡,是指一個外感病的自然病程, 將要結束了。而且我們上次課,用了大量的例子來說明,人體的七日節律,病理的七日節律是客觀存在的。 有的注家說,《傷寒論》中的日期,就是那麼機械的一說,不要去拘泥它。實際上,我們覺得,這是在漢代,在大自然沒有汙染的時候,張仲景觀察到的實際的具體 情況,。就像我們今天寫病歷的時候,一個病例,第一句話,尿頻、尿急、尿痛,伴有寒顫發熱一天,來診,寫現病史的時候,病人有慢性的泌尿系感染三年,前天 因下雨淋雨,夜裡沒有休息好,從昨天開始就出現了寒顫、發熱、尿頻、尿急、尿痛,如果三十年後,或三百年、兩千年後,你成為醫學界非常有名的人物, 那時候後人拿出你的病歷,他寫的時間是隨便估算的,不要拘泥,後人這麼說,你認可嗎?你可能會說,我就是寫的具體的病歷呀!你怎麼能說不要去理它?所以 《傷寒論》中的這些時間,都是仲景在臨床病例中,實際觀察而來的。

阅读全文——共8855字

Read more
1 60 61 62 63 64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