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2月 2015

伏暑

伏暑是發於秋冬季節而臨床證候卻有暑邪致病特點的急性熱病。屬於伏氣溫病之一。其含義、臨床特徵、初起證候特點、病因病機、診斷要點,以及辨證論治中衛氣 同病、衛營同病、郁阻少陽、暑濕挾滯阻結腸道、熱結陰傷、熱閉心包血絡瘀滯等證治內容是本章學習的重點。特別應注意本病的病因是暑,包括暑熱病邪和暑濕病 邪兩類。

由於感邪性質和邪伏部位不同,伏暑發病有兩種類型,即暑濕郁伏氣分因時邪引動,發病證候表現為衛氣同病;暑熱郁伏營分因時邪引動,發病證候表現為衛營同病,兩者顯然不同,在病情輕重和轉歸上也有所差異,臨證對必須細加辨察。

阅读全文——共6223字

Read more

濕溫(暑濕)

暑濕和暑溫一樣都是發生在夏季,屬於暑病範圍的急性外感熱病。暑濕除了暑熱見症突出外,兼有濕邪郁阻的臨床表現是其特點。從其發病的過程來看,初起 以寒熱、身體痛楚為主要表現。後即進入氣分,並且以氣分階段證候為主,而暑濕病邪化燥化火、內陷營血分者不多。學習本章,重點要掌握本病的含義,與暑溫、 濕溫的區別,主要證候的辨證治療。在病變初起,要注意暑濕病邪阻遏肺衛,宜透宜清,如兼寒濕者則應予溫散。在暑濕病邪入裡以後,可以從其郁阻少陽、困阻中 焦或者彌漫三焦進行論治。應該充分認識到脾胃虛弱和氣機升降失常在病變過程中的重要性。同時,要熟悉對本病的診斷和對病程中出現的出血、黃疽、肌肉疼痛要 分清其病理和對症處理方法。此外,尚應了解冒暑和暑穢的含義和證治,特別是暑濕穢濁之氣而致猝然悶亂、煩躁者宜採取應急的措施。

阅读全文——共6777字

Read more

暑溫

暑溫是季節性明顯的暑病代表病種,其含義、臨床證候特點、病因病機、診斷耍點,以及辨證論治中的暑入陽陰、暑傷津氣、津氣欲脫、暑入心營、暑熱動風、暑入血分、暑傷心腎等,是本章學習的重點內容。

暑溫的涵義

暑溫是夏季感受暑熱病邪引起,初起以陽明胃熱證候為主的急性外感熱病。暑溫發病急驟,初起即見壯熱、汗多、煩渴、面赤、脈洪大等陽明氣分熱盛證候。

阅读全文——共7509字

Read more

春溫

春溫是伏氣類溫病具有代表性的病種,其病因和發病以及臨床表現與一般溫病大不相同。春溫發病急,傳變迅速,易陷營血,多竅閉動風之變。臨床初起即見 裡熱亢盛,既可病發於氣分,又可病發於營分,甚則氣營兩燔同時並見。整個病機以精(津)血虧耗甚至脫精為特點,最後留下不可逆轉的後遺證。

春溫的涵義?外延:發生於春季的外感熱病。

春溫是由溫熱病邪內伏(冬寒)而發,以起病即見裡熱證候為特徵的急性熱病。

阅读全文——共8491字

Read more

風溫

風溫是溫病學中新感溫病的代表病種,其病理過程中表現的證候類型概括為肺衛表證、肺熱證、胃腸熱證、熱入心包證和餘熱不清肺胃津傷證五類。它的基本特點是以肺經為病變中心,故臨床表現多見肺經或由肺傳及相關臟腑的病變。

風溫是感受風熱病邪所引起的以肺衛表熱證為初起證候特徵的急性外感熱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多見於春冬兩季,其發於冬季的又稱為冬溫。患者感邪即 病”初起以發熱,微惡風寒,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脈浮數等為主要症狀,繼則出現邪熱壅肺等氣分證候,後期多表現為肺胃陰傷。

一.病因病機

阅读全文——共8184字

Read more

溫病治療與預防

提要

本章主要討論溫病的治療原則、大法,及確立溫病治法的主要依據。

重點討論溫病的主要治法,包括泄衛透表法、清解氣熱法、和解表裡法、祛濕清熱法、清營涼血法、通下逐邪法、開竅熄風法、滋陰生津法、固脫法、外治法,應明 確各種治法的概念、作用、適應證和具體運用時應注意之處。此外,還應了解溫病兼挾痰飲、食滯、氣鬱、瘀血等證治內容和溫病病後的調理大法。

阅读全文——共12545字

Read more

温病常用診法

提 要

察舌、驗齒、辨斑疹白痞是臨床上診察溫病的重要方法和一大特色。經由本章的學習,要重點掌握溫病常見舌象、斑疹的辨析方法,特別是各種舌象和斑疹的 表現及其診斷意義。同時要熟悉對發熱、神志異常、痙、厥脫等證的辨析。對於溫病過程中所出現的白痞和驗齒方面的內容,在臨床表現和診斷意義等方面則應有所 了解。

在相似臨床表現方面,可以多進行比較,注意其中的鑑別要點,做到”同中求異”。

阅读全文——共11320字

Read more
1 2 3